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免遭拆除的金庸图书馆,藏着城市治理的“绣花功”

2023年04月24日 07:44   来源:红网   何逸铭

  4月22日晚,“六神磊磊”在其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上发文恳请嘉兴市相关方面不要拆除金庸图书馆,立即引发大众对金庸图书馆去留的关注与热议。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一个好消息传来: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已明确不拆,将研究如何运营。

  嘉兴学院图书馆公开资料显示,金庸图书馆由金庸先生捐资建造,1994年开馆启用,馆舍设计取江南民居之法,是我国大陆唯一一座以“金庸”命名的图书馆。很多人可能不禁纳闷:如此一张极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为何会传出拆除的消息?倘若真被拆除,身处嘉兴烟雨楼大战中的郭靖、黄蓉、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洪七公、老顽童周伯通、梅超风等一大批江湖正邪之士作何感想?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传统建筑与城市化的碰撞。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持续开展,一批老建筑、街区被拆除。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既应看到其帮助解决各种“城市病”的合理性,同时也要警惕部分城市治理出现粗枝大叶的情况。在以往的城市更新过程中,一些地方随意拆除老建筑、征迁居民、砍伐老树,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甚至同一区域大拆大建,由此产生了诸多新的城市问题。为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1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不脱离地方实际,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杜绝运动式、盲目实施城市更新。

  由此可见,金庸图书馆不拆了,绝不是对城市化的阻碍,恰恰相反,体现的是城市管理者在城市治理方面精益求精,审慎对待老建筑、旧街区的去留问题。

  实践中,不少城市下足绣花功夫,对老旧建筑、街区等进行修补式更新。比如,2020年8月北京市出台《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与此同时,中轴线住宅腾退、环境整治工作同步推进。如今,北京胡同干净整洁,邻里街坊笑口常开。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城市化发展离不开图书馆等老旧建筑,它们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借书阅读之地,更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对于提升市民归属感、幸福度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化的车轮滚滚向前,图书馆不能被落在站台上,而应纳入城市治理轨道。此前当地政府曾回应,对于金庸图书馆不仅要保存,更要进一步挖掘金庸文化资源。这意味着相比于推倒重建,我们需要赋予的是精雕细琢之匠心巧技,莫让老旧建筑荒芜了文化之底蕴。小小图书馆也要跟随城市化、时代化同步转型发展,才能更好担负新时代服务市民文化需求,服务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城市更新,离不开对待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精细化管理和微改造。唯有如此,我们的城市治理才能更加合理有序,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免遭拆除的金庸图书馆,藏着城市治理的“绣花功”

2023-04-24 07:44 来源:红网 何逸铭

  4月22日晚,“六神磊磊”在其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上发文恳请嘉兴市相关方面不要拆除金庸图书馆,立即引发大众对金庸图书馆去留的关注与热议。4月23日恰逢世界读书日,一个好消息传来: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已明确不拆,将研究如何运营。

  嘉兴学院图书馆公开资料显示,金庸图书馆由金庸先生捐资建造,1994年开馆启用,馆舍设计取江南民居之法,是我国大陆唯一一座以“金庸”命名的图书馆。很多人可能不禁纳闷:如此一张极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为何会传出拆除的消息?倘若真被拆除,身处嘉兴烟雨楼大战中的郭靖、黄蓉、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洪七公、老顽童周伯通、梅超风等一大批江湖正邪之士作何感想?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传统建筑与城市化的碰撞。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持续开展,一批老建筑、街区被拆除。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既应看到其帮助解决各种“城市病”的合理性,同时也要警惕部分城市治理出现粗枝大叶的情况。在以往的城市更新过程中,一些地方随意拆除老建筑、征迁居民、砍伐老树,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甚至同一区域大拆大建,由此产生了诸多新的城市问题。为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1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不脱离地方实际,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杜绝运动式、盲目实施城市更新。

  由此可见,金庸图书馆不拆了,绝不是对城市化的阻碍,恰恰相反,体现的是城市管理者在城市治理方面精益求精,审慎对待老建筑、旧街区的去留问题。

  实践中,不少城市下足绣花功夫,对老旧建筑、街区等进行修补式更新。比如,2020年8月北京市出台《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与此同时,中轴线住宅腾退、环境整治工作同步推进。如今,北京胡同干净整洁,邻里街坊笑口常开。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城市化发展离不开图书馆等老旧建筑,它们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借书阅读之地,更是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对于提升市民归属感、幸福度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化的车轮滚滚向前,图书馆不能被落在站台上,而应纳入城市治理轨道。此前当地政府曾回应,对于金庸图书馆不仅要保存,更要进一步挖掘金庸文化资源。这意味着相比于推倒重建,我们需要赋予的是精雕细琢之匠心巧技,莫让老旧建筑荒芜了文化之底蕴。小小图书馆也要跟随城市化、时代化同步转型发展,才能更好担负新时代服务市民文化需求,服务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城市更新,离不开对待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精细化管理和微改造。唯有如此,我们的城市治理才能更加合理有序,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