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用公开透明重塑“抗癌共享厨房”公信力

2023年04月18日 07:34   来源:红网   吴睿鸫

  记者从郑州市金水区联合调查组获悉,“共享厨房”相关情况发生后,当地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了深入调查。经查,“共享厨房”合伙人张某某家庭名下有90.2平方米小产权房一套、40.52平方米小公寓一套,分期付款购买白色马自达3轿车一辆。社会爱心人士赠予款额579888.25元,款项保存在银行卡、微信及支付宝中,均未支出。赠予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正在清点中,当事人已停止接受各类社会赠予。(4月16日《央视新闻》)

  历经九载的郑州“抗癌共享厨房”,最近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大量目光,由原来备受舆论一致肯定,一直是网友们眼中的爱心“模范生”,到如今,舆论对他们的风评,犹如“过山车”,一反常态,急转直下。尤其是,自贴出“告别信”自称经营困难可能被迫关停后,“共享厨房”负责人之一的张某,就遭到外界集体质疑,包括卖惨炒作、消费爱心、不公布捐款流向、被传家里有数套房开豪车等。

  面对质疑,当地政府组织联合调查组,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公布了调查真相。从调查结果来看,网友所质疑张某拥有数套房、豪车,并不属实,社会捐赠款项,也没有支出,但这并不能平息舆情。因为,公众更为关心的是,“抗癌共享厨房”九年以来,每年都收到捐赠,包括日常生活物资和善款,是如何使用的?是否真正用到病人及其家属身上?是否向社会公开过清晰捐赠流向?

  公开透明,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若张某对这些核心“问号”不做出合理解释,不能拉平拉直,难免让公众对“抗癌共享厨房”的定位产生疑问。如果捐助人的知情权、监督权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回应,难免导致质疑不断累积,信任急剧下滑。

  若再进一步分析,一直被舆论高度赞扬的“五元做一顿饭”,名不副实,并非实情。而事实上,不同的菜品会被收取不同的加工费,比如排骨汤、牛肉汤这样的菜品每道菜收费为10元,砂锅煲汤则是15元,凉拌菜3元,炖鸡蛋5元。在收费标准的表格上,右下方还有“附加服务费”,像使用破壁机的话,费用为3元,加热米饭的费用也是3元。

  现实中,不仅是张某,对于各地不少类似的“共享厨房”,大都是采取“公益+商业”运营模式。这对于经营者而言,最大好处是,当支出大于捐赠收入时,靠商业经营能够弥补收入差额,能让爱心持续经营下去。而公益慈善商业化,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没有任何监管,只凭良心,这些捐赠到底是进了运营者的手里,还是真正帮助了患者家属,成为一笔无人知晓的“糊涂账”。

  慈善募捐一分一厘、一件一物,皆来之不易,不仅需要倍加珍惜,更需募捐款物资金使用安全、合法合规,并且做到公开透明。具体到“共享厨房”,要想重塑公信力,一方面,需要公开披露自“抗癌共享厨房”创办以来,所有捐赠款物项目的收支明细信息,用一本清晰的“明白账”“透明账”来抚平公众质疑;同时,需要与慈善机构有效协作,将捐赠的款物纳入专业慈善机构的监管,从而做到账目清楚、明晰。

  颇具欣慰的是,张某正在向河南省慈善总会申请公益慈善账户,专款专用。尽管目前“共享厨房”运营方式,不符合《慈善法》相关要求,但有理由相信,通过专业慈善机构的强力监管,“共享厨房”一定会沿着法治轨道,步入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用公开透明重塑“抗癌共享厨房”公信力

2023-04-18 07:34 来源:红网 吴睿鸫

  记者从郑州市金水区联合调查组获悉,“共享厨房”相关情况发生后,当地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了深入调查。经查,“共享厨房”合伙人张某某家庭名下有90.2平方米小产权房一套、40.52平方米小公寓一套,分期付款购买白色马自达3轿车一辆。社会爱心人士赠予款额579888.25元,款项保存在银行卡、微信及支付宝中,均未支出。赠予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正在清点中,当事人已停止接受各类社会赠予。(4月16日《央视新闻》)

  历经九载的郑州“抗癌共享厨房”,最近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大量目光,由原来备受舆论一致肯定,一直是网友们眼中的爱心“模范生”,到如今,舆论对他们的风评,犹如“过山车”,一反常态,急转直下。尤其是,自贴出“告别信”自称经营困难可能被迫关停后,“共享厨房”负责人之一的张某,就遭到外界集体质疑,包括卖惨炒作、消费爱心、不公布捐款流向、被传家里有数套房开豪车等。

  面对质疑,当地政府组织联合调查组,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公布了调查真相。从调查结果来看,网友所质疑张某拥有数套房、豪车,并不属实,社会捐赠款项,也没有支出,但这并不能平息舆情。因为,公众更为关心的是,“抗癌共享厨房”九年以来,每年都收到捐赠,包括日常生活物资和善款,是如何使用的?是否真正用到病人及其家属身上?是否向社会公开过清晰捐赠流向?

  公开透明,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若张某对这些核心“问号”不做出合理解释,不能拉平拉直,难免让公众对“抗癌共享厨房”的定位产生疑问。如果捐助人的知情权、监督权长期得不到重视和回应,难免导致质疑不断累积,信任急剧下滑。

  若再进一步分析,一直被舆论高度赞扬的“五元做一顿饭”,名不副实,并非实情。而事实上,不同的菜品会被收取不同的加工费,比如排骨汤、牛肉汤这样的菜品每道菜收费为10元,砂锅煲汤则是15元,凉拌菜3元,炖鸡蛋5元。在收费标准的表格上,右下方还有“附加服务费”,像使用破壁机的话,费用为3元,加热米饭的费用也是3元。

  现实中,不仅是张某,对于各地不少类似的“共享厨房”,大都是采取“公益+商业”运营模式。这对于经营者而言,最大好处是,当支出大于捐赠收入时,靠商业经营能够弥补收入差额,能让爱心持续经营下去。而公益慈善商业化,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没有任何监管,只凭良心,这些捐赠到底是进了运营者的手里,还是真正帮助了患者家属,成为一笔无人知晓的“糊涂账”。

  慈善募捐一分一厘、一件一物,皆来之不易,不仅需要倍加珍惜,更需募捐款物资金使用安全、合法合规,并且做到公开透明。具体到“共享厨房”,要想重塑公信力,一方面,需要公开披露自“抗癌共享厨房”创办以来,所有捐赠款物项目的收支明细信息,用一本清晰的“明白账”“透明账”来抚平公众质疑;同时,需要与慈善机构有效协作,将捐赠的款物纳入专业慈善机构的监管,从而做到账目清楚、明晰。

  颇具欣慰的是,张某正在向河南省慈善总会申请公益慈善账户,专款专用。尽管目前“共享厨房”运营方式,不符合《慈善法》相关要求,但有理由相信,通过专业慈善机构的强力监管,“共享厨房”一定会沿着法治轨道,步入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