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米线”也是营商环境风景线

2023年04月13日 07:11   来源:南方日报   高维

  有一种“黄线”,可以拉近人心的距离——近段时间,在某地农贸市场,70多家临街商户门前被画上了“一米线”,商户可在黄线内摆摊设点,引来广泛点赞。

  不长不短的“一米线”,“拿捏”得恰到好处。众所周知,普通市民和临街商户的“路权”之争,一直都是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原则上,为了维持基本的秩序,占道经营、跨门槛经营等行为不被允许。然而,现实中,一味封堵、过于刚性、缺乏长效管理的执法,耗费大量的行政成本不说,结果往往也是收效欠佳,甚至直接演变成一场“你查我撤、你走我摆”的“猫鼠游戏”。从这个角度看,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出“一米线”,既是一种巧妙的利益平衡,也不失为善意的制度创新。

  用好“一米线”这把标尺,其积极意义不难想见:其一,从视频中看,“一米线”和商户屋檐的长度大致相当,在不太影响市民通行的情况下,其实也方便了消费;其二,对商户而言,范围的扩容不仅是一大利好,有时还是刚需,如熟食销售通常要对外展示才能吸引更多客源,一些局促狭小的店面也需要一定的生活空间;其三,一道黄线既划定了经营范围,也明晰了执法标准——柔性管理并不等于无原则地纵容,而是宽严相济、力戒“权力的傲慢”、真正让人心服口服,部分网友担心商户会因此“得寸进尺”,在笔者看来属实有些过虑。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地方已经出台政策允许出店经营。类似举动,也可见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近期明确将有序放开设摊、允许外摆,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助燃消费回暖态势。需要强调的是,放开不是放任,更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在服务上做加法,这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就商业外摆而言,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摆地摊”,而是门店实体的延伸,主要满足群众的休闲消费和品质消费。一方面,外摆区域的划定,外摆时间的分配,如何最大限度避免扰民,必须统筹兼顾;另一方面,在秩序井然之上,如何摆出自身特色、摆出化学反应,激发出多元消费场景,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无疑是一道更为复杂的考题。

  “走新”的根本是“走心”。大至城市的整体气质,小至店外的一道黄线,营商环境犹如空气,无时不需,无处不在,重在有呼必应,贵在无事不扰。所谓“精细化管理”,说到底还是人性化管理:从各方实际需要出发,倾听不同声音,尊重其中的差异,找到矛盾化解的平衡点。由此看来,最近有城市对露天烧烤一禁了之,对民生需求不留过渡空间,其合理性招致舆论拷问,也就不足为奇。

  “烟火气”和“秩序”不应非此即彼,“市容”和“繁荣”可以同频同向。“一米线”式的善治,也是一道营商环境风景线。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一米线”也是营商环境风景线

2023-04-13 07:11 来源:南方日报 高维

  有一种“黄线”,可以拉近人心的距离——近段时间,在某地农贸市场,70多家临街商户门前被画上了“一米线”,商户可在黄线内摆摊设点,引来广泛点赞。

  不长不短的“一米线”,“拿捏”得恰到好处。众所周知,普通市民和临街商户的“路权”之争,一直都是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原则上,为了维持基本的秩序,占道经营、跨门槛经营等行为不被允许。然而,现实中,一味封堵、过于刚性、缺乏长效管理的执法,耗费大量的行政成本不说,结果往往也是收效欠佳,甚至直接演变成一场“你查我撤、你走我摆”的“猫鼠游戏”。从这个角度看,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出“一米线”,既是一种巧妙的利益平衡,也不失为善意的制度创新。

  用好“一米线”这把标尺,其积极意义不难想见:其一,从视频中看,“一米线”和商户屋檐的长度大致相当,在不太影响市民通行的情况下,其实也方便了消费;其二,对商户而言,范围的扩容不仅是一大利好,有时还是刚需,如熟食销售通常要对外展示才能吸引更多客源,一些局促狭小的店面也需要一定的生活空间;其三,一道黄线既划定了经营范围,也明晰了执法标准——柔性管理并不等于无原则地纵容,而是宽严相济、力戒“权力的傲慢”、真正让人心服口服,部分网友担心商户会因此“得寸进尺”,在笔者看来属实有些过虑。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地方已经出台政策允许出店经营。类似举动,也可见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近期明确将有序放开设摊、允许外摆,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助燃消费回暖态势。需要强调的是,放开不是放任,更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在服务上做加法,这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就商业外摆而言,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摆地摊”,而是门店实体的延伸,主要满足群众的休闲消费和品质消费。一方面,外摆区域的划定,外摆时间的分配,如何最大限度避免扰民,必须统筹兼顾;另一方面,在秩序井然之上,如何摆出自身特色、摆出化学反应,激发出多元消费场景,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无疑是一道更为复杂的考题。

  “走新”的根本是“走心”。大至城市的整体气质,小至店外的一道黄线,营商环境犹如空气,无时不需,无处不在,重在有呼必应,贵在无事不扰。所谓“精细化管理”,说到底还是人性化管理:从各方实际需要出发,倾听不同声音,尊重其中的差异,找到矛盾化解的平衡点。由此看来,最近有城市对露天烧烤一禁了之,对民生需求不留过渡空间,其合理性招致舆论拷问,也就不足为奇。

  “烟火气”和“秩序”不应非此即彼,“市容”和“繁荣”可以同频同向。“一米线”式的善治,也是一道营商环境风景线。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