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

2023年04月07日 07:18   来源:广州日报   陈金龙 吴智楠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具体就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而言,其内涵包括“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衔接、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五个文明”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追求。

  物质文明着眼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最初设定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在世纪之交提出并不断完善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用实际行动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生动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物质文明的追求。政治文明着眼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享有和实现,并能得到有效的法治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鲜明体现了党对政治文明的追求。精神文明强调人民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培育形成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品质的道德情操,整个社会浸润在积极健康的风尚和氛围之中。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集中体现了对精神文明的追求。社会文明着眼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彰显,民生福祉得到持续增进,社会公共治理得到有效贯彻,社会公共秩序得到有效维护。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决维护社会的安全、和谐、稳定,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体现了对社会文明的追求。生态文明强调人类在谋求自我发展中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秉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对生态文明的追求。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五个文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律。其中,物质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裕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制度条件,精神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凝聚力和认可度,生态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五个文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人类文明新形态“五位一体”的基本格局。

  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衔接

  如何处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衔接的文明观,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最优选择,即在继承传统文明的同时,又推动传统文明实现现代意义的跃迁和升级。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继承传统文明是现代化发展的前提,世界各国现代化往往是在自身原有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进行的,抛弃历史文化积淀无异于自断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根本表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厚滋养。倘若放弃继承或丢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难免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无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现代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向前迈步而非原地踏步,继承传统文明的意义在于走向未来而非回到过去。推动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升级,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至为重要。中国式现代化从时代发展的新命题、新特点、新要求出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陈旧却不乏借鉴价值的形式和内容加以转化和创新,既赋予其崭新的、现代的表达形式,又拓展、丰富、补充、完善其原有意涵,从而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例如,“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转化和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转化和创新,“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传统以和为贵思想的现代转化和创新,等等。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推动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此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衔接起来,有效处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与现代关系难题,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夯实历史文化根基。

  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恰恰建立在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基础之上。

  这一文明观具有两方面意涵。一方面,从传统地域文化的角度看,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至今,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明形态。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没有哪一种文明是绝对优越于其他文明或可以代替其他文明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逻辑,积极推动中国文明走向世界,诚挚欢迎世界各国文明走进中国,深刻体现出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追求。

  另一方面,从现代意识形态的角度看,现代文明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类型,社会主义文明以现代中国为代表,资本主义文明以现代西方为代表,它们构成了当今世界文明的基本格局。在此意义上,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是在批判基础上,又借鉴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优良成果,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所用。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鲜明旗帜,坚定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坚决不走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老路,深刻体现出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崛起的摒弃和批判。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积极吸纳源自现代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充分利用它们来推动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文明的创新发展,深刻体现出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创造优良成果的借鉴和超越。更重要的是,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不仅意味着世界文明影响中国文明,还意味着中国文明影响世界文明,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构建、形成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把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明以中国方案的形式呈现给世界各国,特别是那些既希望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作出中国贡献,从而与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共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创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创造新的文明形态提供了新的选择,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作者陈金龙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作者吴智楠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

2023-04-07 07:18 来源:广州日报 陈金龙 吴智楠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