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公开,“明白账”得是“明细账”

2023年03月31日 07:17   来源:广州日报   练洪洋

  3月28日,中央部门(单位)集中公开2023年部门预算。2023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从严控制,均不超过上年水平。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约16亿元。(3月30日《人民日报》)

  在预算公开这个“三角形”中,一边是义务,一边是权利,一边是效率。预算公开,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也是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财政的钱怎样花,花得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公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外部约束,助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使用效率,让财政的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效用。三边良性互动,从而构成一个“完美三角形”。

  为给公众一本“明白账”,我国一直在稳步推进预算公开。从2009年首次公开中央预算算起,今年已进入第15个年头。从2017年开始,中央政府预决算、中央部门预决算等都在财政部门户网站设立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上进行集中展示。中央部门(单位)公开的2023年部门预算情况,在这个平台可以轻松找到。从2015年起,财政部连续多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地方预决算公开检查。顶层推行,基层风行,地方各级政府也积极跟进,推动地方财政预决算公开。广东省在这方面表现优秀,在财政部组织的2019年、2020年、2021年度的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名中,连续三年位居榜首。广州市全力打造“阳光财政”,实行资金、政策、绩效三个“全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颇受各方好评,对广东省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名贡献良多。

  毋庸讳言,薄弱环节依然存在。财政部在对2021年度地方财政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中发现,除了个别部门不公开预决算情况或未按规定在批复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之外,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公开内容不完整、不细化、不准确。主要表现为:有的公开内容不完整,数据说明部分缺失;有的公开内容不细化,关键信息“一带而过”;有的公开内容不准确,表格和情况说明中数据不一致、逻辑关系不清楚。一言以蔽之,就是粗略有余而精细不足。账本看不明白,监督无从谈起,预算公开的意义就大打折扣。

  无论是满足权利实现,还是出于效率要求,预算公开要给公众一本“明白账”,这本账必须是看得清、看得懂的“明细账”,不“细”难“明”。从高质量发展角度审视,预算公开主体要学会画“工笔画”而不是“大写意”,一笔一画都要勾勒到位,将财政账本列详细、写清楚,将预算公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到最大。接下来,可以考虑在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提高预算公开的规范性,通过统一格式等规范举措,减少地方或部门的自由裁量权,降低预算公开的随意性。二是强化相关信息的对比性,纵向对比可以发现不少问题,对外方便监督,对内形成约束。比如,某项经费预算比去年增加了,原因是什么?预算公开主体要给出让人信服的理由,无形之中就有一种压力。三是激发预算公开的主动性,通过上级专项检查、公众监督反映、纳入考核评价等方式,倒逼地方或部门提高预算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提升预算信息的可及性,进一步丰富预算公开渠道,建立多样化公开方式,大大降低公众获得相关信息的成本。

  过紧日子要学会精打细算,要严格把好预算关,坚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紧要处、刀刃上,把更多资金用在支持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使有限财力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预算公开,“明白账”得是“明细账”

2023-03-31 07:17 来源:广州日报 练洪洋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