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APP“青少年模式”不应徒有虚名

2023年03月30日 07:02   来源:红网   吴睿鸫

  有不少家长反映有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并不好用,也不能起到很好的防范和限制作用。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团队下载并安装了20款市场主流的视频、短视频及直播APP,测试下这些APP“青少年模式”的真实情况。(3月28日 澎湃新闻)

  自2019年3月始,国家网信办对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推行“青少年模式”,经过四年多的积极落实, “青少年模式” 实现了“从无到有”,已成为很多互联网视频与直播平台的“标配”。

  然而,从上海市消保委通过对20款APP上线的“青少年模式”实地测试调查来看,发现了三大“硬伤”。一则,深夜时间段“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凌晨四点,经过测试发现,西瓜视频、好看视频等APP依旧可以正常使用,且没有任何提示,动画片等视频播放正常;二则,视频内容“精选”名不副实。比如,映客直播,在青少年模式中细分了“艺术”“纪录片”“科普”“护苗”等6个板块,但是其中2个板块没有内容,6个板块仅有9个视频内容……。

  此外,内容池分龄匹配度低,流于形式。大多数的APP的视频内容偏向于低龄化,基本以动画片为主,这对于十几岁的中学生群体来说,显然并不合适。

  2022年11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有91.6%的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此模式的未成年人和家长不到五成,其中,有四成家长认为效果不够明显。这意味着,现实中,“青少年模式”并没有达到理想预期,没有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可。

  从上海市消保委实地测试,找出的这些“硬伤”,可以看出,视频、短视频及直播平台青少年保护模式,存在诸多“管涌”,导致“青少年模式”徒有虚名,但这些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技术问题,实际上,导致问题的根源是,有些平台见利忘义、急功近利,从而形成了与社会价值观严重背离的盈利模式。

  网络服务提供者除弥补技术漏洞,堵死“青少年模式”系统“补丁”外,要引导平台树立正确的赢利观,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摒弃短视心态,平衡好社会效益与企业利益,打造高质量更具持久性的盈利模式;同时,监管部门对消保委测试发现的问题,要果断出手,动用行政处罚手段,勒令其尽快整改到位;此外,分龄设计要落到实处,平台要针对性地提供优质适龄教育内容,做到“货真价实”, 引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综合施策,让“青少年模式” 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不再流于形式,徒有虚名。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APP“青少年模式”不应徒有虚名

2023-03-30 07:02 来源:红网 吴睿鸫

  有不少家长反映有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并不好用,也不能起到很好的防范和限制作用。对此,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团队下载并安装了20款市场主流的视频、短视频及直播APP,测试下这些APP“青少年模式”的真实情况。(3月28日 澎湃新闻)

  自2019年3月始,国家网信办对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推行“青少年模式”,经过四年多的积极落实, “青少年模式” 实现了“从无到有”,已成为很多互联网视频与直播平台的“标配”。

  然而,从上海市消保委通过对20款APP上线的“青少年模式”实地测试调查来看,发现了三大“硬伤”。一则,深夜时间段“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凌晨四点,经过测试发现,西瓜视频、好看视频等APP依旧可以正常使用,且没有任何提示,动画片等视频播放正常;二则,视频内容“精选”名不副实。比如,映客直播,在青少年模式中细分了“艺术”“纪录片”“科普”“护苗”等6个板块,但是其中2个板块没有内容,6个板块仅有9个视频内容……。

  此外,内容池分龄匹配度低,流于形式。大多数的APP的视频内容偏向于低龄化,基本以动画片为主,这对于十几岁的中学生群体来说,显然并不合适。

  2022年11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有91.6%的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此模式的未成年人和家长不到五成,其中,有四成家长认为效果不够明显。这意味着,现实中,“青少年模式”并没有达到理想预期,没有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可。

  从上海市消保委实地测试,找出的这些“硬伤”,可以看出,视频、短视频及直播平台青少年保护模式,存在诸多“管涌”,导致“青少年模式”徒有虚名,但这些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技术问题,实际上,导致问题的根源是,有些平台见利忘义、急功近利,从而形成了与社会价值观严重背离的盈利模式。

  网络服务提供者除弥补技术漏洞,堵死“青少年模式”系统“补丁”外,要引导平台树立正确的赢利观,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摒弃短视心态,平衡好社会效益与企业利益,打造高质量更具持久性的盈利模式;同时,监管部门对消保委测试发现的问题,要果断出手,动用行政处罚手段,勒令其尽快整改到位;此外,分龄设计要落到实处,平台要针对性地提供优质适龄教育内容,做到“货真价实”, 引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综合施策,让“青少年模式” 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不再流于形式,徒有虚名。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