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技术观的理论价值

2023年03月28日 06:50   来源:深圳特区报   龙剑兴

  提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生态技术观不仅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和科学技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重大成就、伟大变革,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科学的理论范畴、严密的逻辑架构、深邃的历史视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从理论上看,马克思生态技术观不仅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和科学技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所处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很早就察觉到了由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发展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异化问题。因此,马克思不仅提出了生态文明的问题,而且全面阐述了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在著作中阐述了“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通过劳动作为中介与自然发生物质变换”“人将技术应用于自然界”等,都蕴含着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

  马克思很早就提出要建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统一的科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在这里,马克思提出要建立一门包含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再次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因此,马克思认为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共生共存的,不可分割的,是相互制约。基于此,马克思提出了要建立自然史和人类史统一的科学。其实这也就提出了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学科建构的可能性。因此,从学科建构角度看,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是研究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

  马克思生态技术观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内容来看,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以研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主要内容。马克思生态技术观认为,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生态技术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废料的循环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包含人与自然关系。第二,从制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包含了生态技术的相关制度,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第三,从满足程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一种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需要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升有赖于生态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因此,生态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第四,从实践路径来看,技术揭示人与自然能动关系,是人与改造自然的中介,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最终目标,这样就必须把生态技术作为技术策略。因此,从内容上、制度上、满足程度上和实践路径上看,马克思生态技术观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明确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造成大量的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造成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裂缝,同时强调科学技术在减少废料过程中的作用,主张废料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循环利用。

  二、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涵盖了马克思思想体系所涉及的一系列有关科学技术的观点。一方面,“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在肯定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生产力的同时,又明确指出科学转化为社会的直接生产力是通过技术发明和工艺的应用实现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另一方面,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作用的整体。恩格斯指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却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因此,科学技术发展由社会生产需要决定。

  马克思肯定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深刻批判了科学技术的异化问题。马克思明确批判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造成的全面异化。资本家拼命地掠夺自然并排放大量废物,超过自然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最终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认为,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人在劳动过程中通过技术作为中介对自然进行切割、分离、组合等使自然的形状、结构和功能向人的需要的方向发展。作为实现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方式的技术,既可以排放废料,又可以变废为宝;既可以污染水资源,又可以净化水资源;因而,关键是要使技术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只有将技术的功能定位于工艺的生态化上,生态技术才是可能的。马克思肯定技术发展能够极大地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人类对自然的消耗和破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技术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科学论断强调了科技创新,尤其是绿色技术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绿色技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技术。这明确规定了绿色技术的内涵,是对马克思生态技术观的继承和发展,为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工作安排,是全社会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

  总之,马克思提出的“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充分利用农业改良的方法、化学的方法和机械的方法增加土壤肥力”“充分利用技术减少废料和废料循环利用”等思想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技术观的最新发展,为我国加快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作者单位:广东财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马克思生态技术观的理论价值

2023-03-28 06:50 来源:深圳特区报 龙剑兴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