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链交互”治理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

2023年03月28日 06:50   来源:深圳特区报   胡春林

  提要

  “双链交互”价值链治理,就是要以大国经济的内需驱动为基础,根据不同产业的禀赋要求与生产要素的地区差异,优化国内区域生产分工与经济联系。通过大国经济内循环巩固比较优势提升竞争优势,逐步实现国内区域性价值链升级。

  一

  价值链治理与全球价值链升级

  价值链治理,是处于特定价值链关系中的企业,为实现价值链系统效率或企业价值链目标,对经济活动、企业关系与生产组织等进行非市场协调的行为、方法与制度安排。价值链治理的行为主体包括主导企业和参与企业,因而存在全球维度与本地维度两种视角。

  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的行为视角,是“自上而下”的全球视角,其价值链治理突出“三规(规则、合规、行政)治理”。而对全球价值链参与企业而言,其行为视角则是一种“上下交互”的本土视角,即基于全球视野、立足本地治理、追求全球发展的综合视角,侧重点在于为维持和改善全球经济地位而采取的发展策略,包括价值链嵌入决策、价值链升级策略,以及本地制度背景建设、产业利益攸关方协调,等等。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

  所谓“升级”,是指“企业、国家和地区向价值链中更高价值环节移动,以提高其参与全球生产收益的过程”,升级分为工序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学者毛蕴诗借助“微笑曲线”,形象地描绘了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路径图景,即基于技术积累的左侧升级,基于服务延伸的右侧升级,微笑曲线双侧升级,微笑曲线的局部上移升级,微笑曲线的整体上移升级,以及微笑曲线的叠加上移升级,等等。

  二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双链交互”治理逻辑

  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升级机制,以及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遭受破坏,基于全球价值链联结的外源性技术进步遭遇阻断,中国企业面临着产业链供应链“外部断裂”、全球价值链位势“低端锁定”等风险。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应新格局、融通“双循环”,谋划中国企业价值链治理新策略,是题中应有之义。

  为防范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风险,有学者提出了基于本土市场构建“国内价值链”的思想。国内价值链基于国内本土市场需求发育而成,由本土企业掌握产品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在本土市场获得品牌和销售终端渠道以及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产品链高端竞争力,然后进入区域或全球市场的价值链分工生产体系。其本质特征是以本土企业为主和立足国内市场。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与其并行的国内价值链战略,不是要放弃已有的国际市场需求和份额,而是要由依赖国外市场转化为国内外市场并重——这与“双循环”思想也是基本一致的。

  为避免价值链“低端锁定”与产业链供应链“外部断裂”风险,应充分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综合优势,借助嵌入全球价值链催生的学习效应累积与本土价值链延伸,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大国内部的区域梯度与禀赋差异,建构与完善以大国内需为支撑的国内价值链体系,通过国内大循环促进价值链攀升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从而引导国际性区域价值链分工,逐步拓展或重构全球价值链体系,在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与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双链交互”过程中,逐步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目标。

  如果在传统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模式中加入国内价值链,将全球价值链体系作一简单假定,即发达国家掌握“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与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我国东部地区掌握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分销渠道等特定价值链中端环节,中西部地区掌握一般零部件制造与生产加工等价值链等低端环节,那么,“双链交互”价值链治理,就是要以大国经济的内需驱动为基础,根据不同产业的禀赋要求与生产要素的地区差异,优化国内区域生产分工与经济联系,形成东部地区企业(或中西部地区企业)着重于研发、设计或品牌、营销,中西部地区企业(或东部地区企业)着重于生产加工与物流、分销的国内价值链分工体系,通过大国经济内循环巩固比较优势提升竞争优势,逐步实现国内区域性价值链升级。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相应的国际性区域经济协定与贸易安排(如RCEP、“一带一路”等),推动国际性区域产品内分工与价值链体系建构,以此逐渐拓展或重构全球价值链体系,最终实现我国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的整体升级。

  三

  助力企业“双链交互”治理的政策建议

  为助力企业“双链交互”价值链治理、逐步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需要瞄准“微笑曲线”两端,融通“双循环”、谋划新格局,重点发力国内大循环与国际性区域价值链体系建构,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要在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的基础上,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加快完善创新型企业的培育与发展体系。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与完善各级各类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库,加大创新型企业差异化培育力度,优化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为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保障。

  第二,要重视文化营销与品牌塑造,通过文化“铸魂”、立体施策,提升“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引导企业强化文化赋能,铸就品牌发展的文化根基;聚焦品质、整体营销,塑造“中国制造”品质形象;加强新媒体思维与立体化传播,讲好“品牌故事”、传扬“品牌温度”,不断提高“中国制造”的品牌认同度与国际影响力。

  第三,要坚持底线思维、聚焦区域协调协作,补链强链完善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具体措施可包括:聚焦分工演进,强化知识性要素禀赋优势,促进国内价值链演化与外溢升级;加强区域协调协作,补链、延链、控链,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国内闭环;适配内需、转换动能、加快转型,减少企业发展的外需依赖,以数字化手段稳链、畅链、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弹性与韧性。

  第四,要加强政策扶持引导、重塑国际外循环,加快国际性区域价值链体系建构耕拓。具体措施可包括:以RCEP为重点,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循环研究,谋划国际性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整合新路径;完善激励政策与扶持措施,培育主导国际性区域价值链建构的领军(链主)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前瞻性布局与物流人流信息流“互联互通”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以便捷完善的交易体系促进国际性区域价值链建构耕拓。

  (作者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教授)

  【本文系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价值链治理视角下深圳企业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编号SZ2021B01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

以“双链交互”治理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

2023-03-28 06:50 来源:深圳特区报 胡春林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