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从“村BA”看乡村文化振兴

2023年03月28日 06:44   来源:南方日报   维辰

  “村BA”总冠军诞生!3月27日,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迎来冠亚军角逐,黔东南州队夺得冠军!

  该联赛由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发展演变而来。去年8月,台盘村“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就曾爆火出圈,赢得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的点赞,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村BA”。刚刚结束的这场“村BA”,打造了五级联动竞赛模式,还配套升级了球场、运动员更衣休息间、公共厕所、停车场等,规格更高了,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备。现场氛围更加火热,2万人看台上座无虚席,还有人扛着梯子观战。办赛风格十分接地气,各球队运动员都是农民,没有专业篮球运动员参与,奖品有鱼有鸭,还有精美的苗族银饰,都是当地的特色产品。

  对当地村民而言,篮球是一种生活方式。台盘村举办篮球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从那时起,村民在每年“六月六”吃新节时,都会举办一些诸如“斗牛”“斗鸟”等体育赛事,而篮球作为一项参与度最广,群众最认可的赛事被传承下来。或许正因“日常”,村民一开始不理解,每年都办、氛围一直火热的“村BA”为何突然走红。而在外界看来,当地的“天亮文化”(乡村篮球赛从天亮打到天黑,从天黑又打到天亮,鲜有观众提前离席),正是地方性草根篮球赛事偶然走红全网中蕴含的必然。在当地村民生活中,篮球赛发挥的作用是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是供给快乐,也因此经久不衰。

  由此可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体育运动,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如《农民日报》所言,贵州“村BA”的出圈让我们看到,乡土文化本身具有的强劲活力和强大动能,乡土烟火气中蕴含着最本真的文明基因和精神品格。这启示我们挖掘、维护更多类似“村BA”的IP,要靠文化自觉,找准自身的特色和发展方向。要清醒认识到,正是本乡本土的“村味儿”,“村BA”才能掀起响彻群山的助威声浪,才能实现破圈走红、强村富民。这样的理性审视,非常必要。进而言之,振兴乡村文化、支撑乡村振兴,必须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转型升级,激发其动力和活力。

  “村BA”带来的另一宝贵启示是,保持赛事人人都可参与,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一项对设备、场地等要求很高的“贵族运动”,很难发展为群众体育运动。“村BA”不收门票、停车费全免、不追求和职业比赛一样专业,甚至贵州嬢嬢无需功能鞋,穿着干活的农鞋、皮鞋、高跟鞋都能上场……鼓励村民参与其中,正是群众性体育赛事的魅力所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从“村BA”看乡村文化振兴

2023-03-28 06:44 来源:南方日报 维辰

  “村BA”总冠军诞生!3月27日,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迎来冠亚军角逐,黔东南州队夺得冠军!

  该联赛由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发展演变而来。去年8月,台盘村“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就曾爆火出圈,赢得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的点赞,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村BA”。刚刚结束的这场“村BA”,打造了五级联动竞赛模式,还配套升级了球场、运动员更衣休息间、公共厕所、停车场等,规格更高了,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备。现场氛围更加火热,2万人看台上座无虚席,还有人扛着梯子观战。办赛风格十分接地气,各球队运动员都是农民,没有专业篮球运动员参与,奖品有鱼有鸭,还有精美的苗族银饰,都是当地的特色产品。

  对当地村民而言,篮球是一种生活方式。台盘村举办篮球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从那时起,村民在每年“六月六”吃新节时,都会举办一些诸如“斗牛”“斗鸟”等体育赛事,而篮球作为一项参与度最广,群众最认可的赛事被传承下来。或许正因“日常”,村民一开始不理解,每年都办、氛围一直火热的“村BA”为何突然走红。而在外界看来,当地的“天亮文化”(乡村篮球赛从天亮打到天黑,从天黑又打到天亮,鲜有观众提前离席),正是地方性草根篮球赛事偶然走红全网中蕴含的必然。在当地村民生活中,篮球赛发挥的作用是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是供给快乐,也因此经久不衰。

  由此可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体育运动,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如《农民日报》所言,贵州“村BA”的出圈让我们看到,乡土文化本身具有的强劲活力和强大动能,乡土烟火气中蕴含着最本真的文明基因和精神品格。这启示我们挖掘、维护更多类似“村BA”的IP,要靠文化自觉,找准自身的特色和发展方向。要清醒认识到,正是本乡本土的“村味儿”,“村BA”才能掀起响彻群山的助威声浪,才能实现破圈走红、强村富民。这样的理性审视,非常必要。进而言之,振兴乡村文化、支撑乡村振兴,必须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转型升级,激发其动力和活力。

  “村BA”带来的另一宝贵启示是,保持赛事人人都可参与,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一项对设备、场地等要求很高的“贵族运动”,很难发展为群众体育运动。“村BA”不收门票、停车费全免、不追求和职业比赛一样专业,甚至贵州嬢嬢无需功能鞋,穿着干活的农鞋、皮鞋、高跟鞋都能上场……鼓励村民参与其中,正是群众性体育赛事的魅力所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