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第三方测评:客观才是生产力

2023年03月22日 08:04   来源:广州日报   张冬梅

  3月2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对12大平台7类350家“第三方测评”监督显示:“第三方测评”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大,“无标准测评”“以商养测”等妨碍公平竞争引不满。(3月21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随着网购兴盛繁荣,“第三方测评”水涨船高。在网络平台上,五花八门的测评让人眼花缭乱,所涉商品几乎无所不包。面对逛不完的网店、看不尽的商品,第三方测评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承担试错成本,有助于化解消费者“选择的烦恼”。

  客观来看,第三方测评的底层逻辑是“金碑银碑不如消费者口碑”的朴素道理。在不少消费者看来,第三方测评代表着公正、专业、真实。基于这种认知,测评结果可能直接影响现实消费行为。调查显示,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作品。可见,第三方测评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正因如此,问题测评带来的杀伤力更不容忽视。当前,市场上第三方测评账号众多,测评方法与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的现象屡见不鲜。种种测评乱象,非但无法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判断,反而扰乱生产、消费和健康的市场秩序。

  不让第三方测评野蛮生长,才能以测评行业良性发展促进消费市场复苏繁荣。市场需要的第三方测评,在一定意义上本应比代表商家利益的商业广告更可信,比普通消费者带有主观色彩的“好差评”更专业,既为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消费参考,也能倒逼商家提高产品质量——这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为此,要加强行业自律、平台自律,完善标准、规则与管理,强化问题账号审核,及时清理问题测评,形成良好的行业生态。测评参与主体更应恪守本分,莫因“五斗米”砸了专业招牌,守住真实、公正这一测评生命线,以高标准、有质量的测评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同时,有关部门、消费主体等要协同发力、强化他律,以“在线”的监督和引导,促进第三方测评规范有序发展。如此,第三方测评在自律与他律的良性互动中,才能赢得立身之本。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第三方测评:客观才是生产力

2023-03-22 08:04 来源:广州日报 张冬梅

  3月2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对12大平台7类350家“第三方测评”监督显示:“第三方测评”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大,“无标准测评”“以商养测”等妨碍公平竞争引不满。(3月21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随着网购兴盛繁荣,“第三方测评”水涨船高。在网络平台上,五花八门的测评让人眼花缭乱,所涉商品几乎无所不包。面对逛不完的网店、看不尽的商品,第三方测评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承担试错成本,有助于化解消费者“选择的烦恼”。

  客观来看,第三方测评的底层逻辑是“金碑银碑不如消费者口碑”的朴素道理。在不少消费者看来,第三方测评代表着公正、专业、真实。基于这种认知,测评结果可能直接影响现实消费行为。调查显示,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作品。可见,第三方测评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正因如此,问题测评带来的杀伤力更不容忽视。当前,市场上第三方测评账号众多,测评方法与标准五花八门,测评质量参差不齐,涉嫌“以商养测”及“以测养商”的现象屡见不鲜。种种测评乱象,非但无法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判断,反而扰乱生产、消费和健康的市场秩序。

  不让第三方测评野蛮生长,才能以测评行业良性发展促进消费市场复苏繁荣。市场需要的第三方测评,在一定意义上本应比代表商家利益的商业广告更可信,比普通消费者带有主观色彩的“好差评”更专业,既为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消费参考,也能倒逼商家提高产品质量——这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为此,要加强行业自律、平台自律,完善标准、规则与管理,强化问题账号审核,及时清理问题测评,形成良好的行业生态。测评参与主体更应恪守本分,莫因“五斗米”砸了专业招牌,守住真实、公正这一测评生命线,以高标准、有质量的测评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同时,有关部门、消费主体等要协同发力、强化他律,以“在线”的监督和引导,促进第三方测评规范有序发展。如此,第三方测评在自律与他律的良性互动中,才能赢得立身之本。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