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民生连着民心

2023年03月14日 08:02   来源:经济日报   

  财政收支数据增减之间,反映着施政方向,回应着群众期盼。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同时提出,今年要确保民生支出,做好兜底保障,资金更大力度向基层倾斜。

  用政府“紧日子”换来群众“好日子”。5年来,虽然财政收支出现矛盾,但对民生支出毫不含糊。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腾出的资金千方百计支持地方保基本民生、保经营主体,一本民生“大账”沉甸甸。

  资金花在了“刀刃上”“紧要处”。增加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加大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保障困难群众救助补助……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中,一项项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从就业、教育、医疗,到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让人民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本民生“细账”暖融融。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财力下沉,建立并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财政资金“一竿子插到底”,让基层民生保障、减税降费等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稳,民心就稳,发展就有了坚实基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兜牢民生底线,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民生有力度,发展才更有温度、更可持续。(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禹 洋) 

(责任编辑:武晓娟)

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鐢喚绐�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民生连着民心

2023-03-14 08:0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财政收支数据增减之间,反映着施政方向,回应着群众期盼。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同时提出,今年要确保民生支出,做好兜底保障,资金更大力度向基层倾斜。

  用政府“紧日子”换来群众“好日子”。5年来,虽然财政收支出现矛盾,但对民生支出毫不含糊。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腾出的资金千方百计支持地方保基本民生、保经营主体,一本民生“大账”沉甸甸。

  资金花在了“刀刃上”“紧要处”。增加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加大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保障困难群众救助补助……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中,一项项民生支出只增不减。从就业、教育、医疗,到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让人民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本民生“细账”暖融融。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财力下沉,建立并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财政资金“一竿子插到底”,让基层民生保障、减税降费等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稳,民心就稳,发展就有了坚实基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兜牢民生底线,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民生有力度,发展才更有温度、更可持续。(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禹 洋)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