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攀爬圆明园遗址被行拘,不容“下不为例”

2023年03月12日 07:14   来源:红网   游德福

  3月8日,有网友反映男子翻越围栏,进入圆明园遗址公园“请勿入内”区域,一男子还攀爬坐在遗址建筑上。海淀警方3月10日通报,针对媒体报道的“有游客在圆明园攀爬遗址”情况,海淀警方经工作,已将申某某等涉案人员查获。次日,据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分局消息,申某某等3名违法行为人已被海淀警方依法行政拘留。(3月11日 极目新闻)

  据了解,3月8日那天,圆明园遗址公园内游客众多,几名男子无视园区广播和指示牌劝阻,在遗址上踩踏、攀爬、拍照,一名工作人员出面阻止,斥责道“这是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你们跑遗址上干什么?”一名男子则笑着表示“我是农民,下不为例”。工作人员反驳称,这与是不是农民没关系。这几名男子戏谑的态度以及“甩锅农民”的做法,也让网友纷纷留言指责。警方迅速“作为”,将这3名违法行为人依法行政拘留,大快人心。

  大家知道,“下不为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以后不能以此为例;下次不能援引为例。表示只通融这一次。对于翻越围栏,进入圆明园遗址公园“请勿入内”区域的违法行为,不存在“下不为例”的先决条件,而是从属于“违反规定,立即查处”的性质。想想看,几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置“请勿入内”的醒目规定于不顾,一意孤行,做出如此不守规矩的出格事,谁也不能给予你“下不为例”的机会,结果只能是让你“蹲几天”,长长记性。

  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等行为将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对于故意损害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也有处罚规定。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早在2021年,一男子在圆明园遗址公园违规进入远瀛观遗址踩踏拍照,即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近年来,在长城刻字等不文明游客,均被列入北京市不文明旅游“黑名单”。外出游玩,本该是一件好事,在行此好事的过程中,一定要留心相关规定,切勿一不小心违反规定,做出不文明的事。

  攀爬圆明园遗址被行拘,不容“下不为例”。我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深厚传统底蕴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遗迹中,我们会受到祖国历史人文的耳濡目染,能够在无形之中受到教育,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爱护古迹,应当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自觉行为。保护文物古迹,人人有责,我们每一个游客在参观景区时候,必须固植自律意识,不要随意攀爬、践踏、镌刻、破坏景区文物、花草等,爱护文物古迹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攀爬圆明园遗址被行拘,不容“下不为例”

2023-03-12 07:14 来源:红网 游德福

  3月8日,有网友反映男子翻越围栏,进入圆明园遗址公园“请勿入内”区域,一男子还攀爬坐在遗址建筑上。海淀警方3月10日通报,针对媒体报道的“有游客在圆明园攀爬遗址”情况,海淀警方经工作,已将申某某等涉案人员查获。次日,据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分局消息,申某某等3名违法行为人已被海淀警方依法行政拘留。(3月11日 极目新闻)

  据了解,3月8日那天,圆明园遗址公园内游客众多,几名男子无视园区广播和指示牌劝阻,在遗址上踩踏、攀爬、拍照,一名工作人员出面阻止,斥责道“这是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你们跑遗址上干什么?”一名男子则笑着表示“我是农民,下不为例”。工作人员反驳称,这与是不是农民没关系。这几名男子戏谑的态度以及“甩锅农民”的做法,也让网友纷纷留言指责。警方迅速“作为”,将这3名违法行为人依法行政拘留,大快人心。

  大家知道,“下不为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以后不能以此为例;下次不能援引为例。表示只通融这一次。对于翻越围栏,进入圆明园遗址公园“请勿入内”区域的违法行为,不存在“下不为例”的先决条件,而是从属于“违反规定,立即查处”的性质。想想看,几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置“请勿入内”的醒目规定于不顾,一意孤行,做出如此不守规矩的出格事,谁也不能给予你“下不为例”的机会,结果只能是让你“蹲几天”,长长记性。

  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等行为将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对于故意损害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也有处罚规定。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早在2021年,一男子在圆明园遗址公园违规进入远瀛观遗址踩踏拍照,即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近年来,在长城刻字等不文明游客,均被列入北京市不文明旅游“黑名单”。外出游玩,本该是一件好事,在行此好事的过程中,一定要留心相关规定,切勿一不小心违反规定,做出不文明的事。

  攀爬圆明园遗址被行拘,不容“下不为例”。我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深厚传统底蕴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遗迹中,我们会受到祖国历史人文的耳濡目染,能够在无形之中受到教育,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爱护古迹,应当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自觉行为。保护文物古迹,人人有责,我们每一个游客在参观景区时候,必须固植自律意识,不要随意攀爬、践踏、镌刻、破坏景区文物、花草等,爱护文物古迹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