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让更多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世界

2023年03月10日 08:55   来源:人民日报   和音

  “从北京传来的新闻是,中国未来将在高科技领域继续发展”“对基础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的投资,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今年中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国际科技合作面临少数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和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同各国开展科技创新合作,赢得广泛赞誉。

  从头顶的星辰到脚下的大地,从广袤的宇宙到幽微的粒子,今天的中国不断取得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天和、问天、梦天三舱齐聚天宇,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外国媒体指出,中国空间站向世界表明“中国有远见和能力完成壮举”,中国迈向航天强国“势不可挡”;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英国《自然》杂志评价,中国在量子领域“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比利时中欧数字协会联合创始人克劳迪娅·韦尔诺蒂指出:“从顶层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到商业模式创新,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果拥有一片繁茂的森林,那么参天大树自然会在那里生根成长,而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培育森林。”俄新社网站近日的报道如是形容中国的科技发展。新时代中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之高、政策密度之大、推动力度之强前所未有。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研发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预计超过600万人年。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十一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中国取得的成绩显示了一个国家将创新作为增长引擎并给予大量关注的效果,“中国以非常全面的方式创建创新生态系统,这是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创新主体铆足干劲,创新政策不断落实落细,创新环境加速优化,中国以创新支持发展的能力将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将更加澎湃强劲。

  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逻辑。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个别国家强推对华“脱钩断链”,阻挡不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步伐,只会增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能力。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近日直言,美国试图阻止中国研发芯片的努力是徒劳的。中国积极与各方共享科技发展成就,尤其重视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环境、农业、健康等关乎全人类福祉的领域,既提升了中国自身的创新能力,也让更多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世界。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表示,深化与中国的科技交流,引进更多的中国创新科技产品,将大大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实力差距。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合作,以更多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让更多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世界

2023-03-10 08:55 来源:人民日报 和音

  “从北京传来的新闻是,中国未来将在高科技领域继续发展”“对基础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的投资,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今年中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国际科技合作面临少数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和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致力于同各国开展科技创新合作,赢得广泛赞誉。

  从头顶的星辰到脚下的大地,从广袤的宇宙到幽微的粒子,今天的中国不断取得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天和、问天、梦天三舱齐聚天宇,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外国媒体指出,中国空间站向世界表明“中国有远见和能力完成壮举”,中国迈向航天强国“势不可挡”;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英国《自然》杂志评价,中国在量子领域“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比利时中欧数字协会联合创始人克劳迪娅·韦尔诺蒂指出:“从顶层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到商业模式创新,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果拥有一片繁茂的森林,那么参天大树自然会在那里生根成长,而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培育森林。”俄新社网站近日的报道如是形容中国的科技发展。新时代中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之高、政策密度之大、推动力度之强前所未有。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研发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预计超过600万人年。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十一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中国取得的成绩显示了一个国家将创新作为增长引擎并给予大量关注的效果,“中国以非常全面的方式创建创新生态系统,这是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创新主体铆足干劲,创新政策不断落实落细,创新环境加速优化,中国以创新支持发展的能力将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将更加澎湃强劲。

  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逻辑。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个别国家强推对华“脱钩断链”,阻挡不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步伐,只会增强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和能力。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近日直言,美国试图阻止中国研发芯片的努力是徒劳的。中国积极与各方共享科技发展成就,尤其重视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环境、农业、健康等关乎全人类福祉的领域,既提升了中国自身的创新能力,也让更多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世界。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表示,深化与中国的科技交流,引进更多的中国创新科技产品,将大大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实力差距。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增进国际科技界开放、信任、合作,以更多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