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

2023年03月08日 08:13   来源:人民网   秦 川

  “鸡你太美”“老师,报giao”“你这个老六”……据报道,小孩子学到的网络烂梗越来越多。为此有人提出,要共建共治,家长多陪伴、学校多引导、平台多负责,一起把青少年的网络环境搞好。

  很多网络烂梗,都让人一头雾水:这种梗怎么就莫名其妙地流行了起来?而真正了解了这些梗的背景,就很容易发现,它们不仅烂,还散发恶臭气息。还有一些网络表达,已经涉嫌侮辱他人了,比如“贝儿这个绿茶,哪有本公主漂亮?”此外,诸如“想你的腿,亲你的嘴”之类的言语,也让人不敢恭维。

  网络时代,出现网言网语很正常。但是,网言网语不等于奇言怪语,也不等于胡言乱语,更不等于污言秽语。试问那些一脸油腻的短视频主播,你们会把乱七八糟的梗,说给自家孩子听吗?

  其实,玩梗需要智慧,比如有时得会抖机灵,有时得会说金句,有时还需要有创新。但我们发现,一些网络烂梗,之所以烂,就在于它们太无趣、太无聊、太恶俗,跟创意挨不上边。比如,“你这个老六”,让人看到的只有庸俗。

  需要厘清的是,那些网络烂梗何以流行?青少年脱口而出,挂在嘴边,他们究竟是从哪些鬼畜游戏、恶俗直播里学到的?有网友感慨:“现在的孩子确实被网络荼毒太厉害了。”应该说,污染孩子的不是网络,而是一些主播;带坏孩子表达的不是网言网语,而是那些臭不可闻的烂梗。

  有一种观点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无需担心网络烂梗对孩子的影响,随着时间流逝,那些烂梗终会退出网络的。这一观点似是而非,网络烂梗让人担忧,是因为它们侵袭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乃至传递了不良的价值取向。因此,不能对此轻描淡写,任其泛滥。

  应看到,对待网言网语我们秉承更开放的心态,要反对烂梗,反对乌烟瘴气的网络表达。我们欢迎那些充满机趣、活泼生动的网言网语,但对恶俗烂梗、污秽表达必须坚决说不。

  何以消除那些网络烂梗?如何净化它们孳生的土壤?惟有大家共同努力,让网络环境更清朗,让青少年的用网环境更健康。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

2023-03-08 08:13 来源:人民网 秦 川

  “鸡你太美”“老师,报giao”“你这个老六”……据报道,小孩子学到的网络烂梗越来越多。为此有人提出,要共建共治,家长多陪伴、学校多引导、平台多负责,一起把青少年的网络环境搞好。

  很多网络烂梗,都让人一头雾水:这种梗怎么就莫名其妙地流行了起来?而真正了解了这些梗的背景,就很容易发现,它们不仅烂,还散发恶臭气息。还有一些网络表达,已经涉嫌侮辱他人了,比如“贝儿这个绿茶,哪有本公主漂亮?”此外,诸如“想你的腿,亲你的嘴”之类的言语,也让人不敢恭维。

  网络时代,出现网言网语很正常。但是,网言网语不等于奇言怪语,也不等于胡言乱语,更不等于污言秽语。试问那些一脸油腻的短视频主播,你们会把乱七八糟的梗,说给自家孩子听吗?

  其实,玩梗需要智慧,比如有时得会抖机灵,有时得会说金句,有时还需要有创新。但我们发现,一些网络烂梗,之所以烂,就在于它们太无趣、太无聊、太恶俗,跟创意挨不上边。比如,“你这个老六”,让人看到的只有庸俗。

  需要厘清的是,那些网络烂梗何以流行?青少年脱口而出,挂在嘴边,他们究竟是从哪些鬼畜游戏、恶俗直播里学到的?有网友感慨:“现在的孩子确实被网络荼毒太厉害了。”应该说,污染孩子的不是网络,而是一些主播;带坏孩子表达的不是网言网语,而是那些臭不可闻的烂梗。

  有一种观点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无需担心网络烂梗对孩子的影响,随着时间流逝,那些烂梗终会退出网络的。这一观点似是而非,网络烂梗让人担忧,是因为它们侵袭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乃至传递了不良的价值取向。因此,不能对此轻描淡写,任其泛滥。

  应看到,对待网言网语我们秉承更开放的心态,要反对烂梗,反对乌烟瘴气的网络表达。我们欢迎那些充满机趣、活泼生动的网言网语,但对恶俗烂梗、污秽表达必须坚决说不。

  何以消除那些网络烂梗?如何净化它们孳生的土壤?惟有大家共同努力,让网络环境更清朗,让青少年的用网环境更健康。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