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晚,台湾知名乐团苏打绿主唱吴青峰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希望大家不要在平台收听苏打绿的歌,虽然苏打绿这个名字回来了,但是之前苏打绿版本的所有音乐母带版权都不在自己手上且被非法利用。(3月5日 红星新闻)
自己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却最终不属于自己,任谁都会觉得整件事情荒诞不经,然而,这件事情却真实发生在了吴青峰身上。1998年,吴青峰与林暐哲音乐社签订词曲版权授权合约,合约期限到2014年12月31日为止。2014年之后,合约每年自动延期1年,若想终止合约,需要在合约期满3个月前提出书面反对。合约期内,吴青峰所创作的词曲版权属于林暐哲。双方的矛盾起源于2019年,吴青峰参加湖南卫视《歌手》节目期间,被林暐哲指控未经允许单方面蓄意隐匿创作歌曲以及未经授权私自演唱歌曲。
就吴青峰而言,他究竟是否构成侵权?实际上,吴青峰在2018年的9月20日便与林暐哲当面沟通,达成了结束合约、自己拿回歌曲版权的意见。林暐哲之所以持续纠缠,是因为合同规定当年的9月26日没有解约便自动续期一年,想要解约,需要在合约期满前3个月书面反对。林暐哲就是抓住了吴青峰只有口头反对,没有及时提交书面解约说明这个漏洞,将合约继续进行。好在法律给了吴青峰公道。2020年4月,法院审判林暐哲败诉,理由就是双方在2018年12月31日发表的共同声明中提及了林暐哲同意吴青峰的版权归属意向,认为这可以代表合同中所规定的“书面说明”。
透过吴青峰的版权之争,可以看到在资本的层层包裹下,对内容创作者版权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大部分内容创作者而言,有经济公司来找自己签订契约是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和鼓励。创作者满心欢喜以为有人发现了自己的光芒,签订了契约,发现问题时却往往是自己的权益已经被侵害之后。大到苏打绿这样的现象级乐团陷入“自己的歌没法唱”的境地,小到几万粉的视频博主被披着“扶持内容创作者”外衣、实则是“侵犯创作者合法权益的骗局”的“黎明计划”坑蒙拐骗,版权之殇由来已久,且难以解忧。律师建议,相比于在问题出现之后花费大量的金钱与精力拿回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签订契约前对合同有透彻的了解,在签订合同前就找律师把合同看一遍,这样所花费的成本要比事后弥补小得多。
经济公司、MCN等作为掌握更多信息资源更“懂法”的一方,却频频利用信息差在合同上面挖坑布井,让内容创作者掉进来,这实际上是非常有碍于内容创作市场发展的行为。创作者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作品最终被别人拿来牟利,论谁有再大的创作热情都会失望透顶。而当创作者受制于版权问题暂时无法持续产出时,观众的期待所带来的压力还是压在了创作者的一方,而非创作者背后的经济资本。而作为服务于作品变现的经纪公司,理应保护好创作者的创作环境,而非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样只会让艺术创作环境越来越差。
苏打绿版权事件再次体现了著作权的维权难度。从李子柒与前MCN公司的纠葛,到最近湖北美院老师被指侵占学生雕塑冒名宣传,“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举证难度大”的情况常常困扰着受害者。目前,即使吴青峰官司胜诉,但从其呼吁“不要听苏打绿”便可知,胜诉之后的版权清算过程仍旧复杂冗长。如何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作品?除了签订合同之前谨慎再谨慎,相关部门的监管惩处力度也应当加大,让牟利者不再如此明目张胆。
希望苏打绿能早日无所顾忌地唱回自己的歌,希望创作者的安全感再多一点,好作品的存活空间再宽一点。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