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开庭:“止恶”还须勇敢拿起法律武器

2023年02月15日 07:53   来源:红网   张筱悦

  刘学州去世一年以后,2月12日晚,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知情人处获悉,2月13日中午12时,北京互联网法院将对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进行网上开庭。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作为刘学州养家亲属,可以对其网暴者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者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我认为打击网络暴力,就需要法律长牙,对网暴者重拳出击,零容忍!”该案代理律师周兆成说。

  确实,网暴杀人于无形,仅仅寄希望于依靠个人良心发言还不够,也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也没有一片雪花,会觉得是自己的责任,甚至还沉浸于雪崩后的狂欢中。

  2021年12月,据英国《地铁报》22日报道,英国一名护理人员因乱扔垃圾而在“脸书”上遭到网友羞辱后,在第一次疫情封锁期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022年2月,据《卫报》2月9日报道,韩国男排主攻金仁赫和知名主播BJ jammi相继自杀身亡,二人均在生前遭受过网络上的恶评,引发韩国对打击网络暴力的呼吁;2021年10月,网红“罗小猫猫子”,面对网友的怂恿和嘲讽,在直播的过程中喝下农药自杀;2022年1月,本文开头的寻亲男孩刘学州,在绝笔长文中诉说了自己遭受网络暴力的痛苦。网暴造成的悲剧,在国内外都是愈演愈烈。

  网络喷子接连不断,键盘侠杀人诛心,所以说,单单依靠道德是不够的,有些网暴者甚至恰好利用道德来引导网络暴力。试想在网络上如果缺少法律的威慑,人们不再考虑“事实”是否真实,变身为键盘侠,挥舞所谓正义的大棒,或许其中有些人怀揣着惩恶扬善的初衷,但没有法律的牵制,又能有多少人能够抵住毫无成本的肆意宣泄呢?每个人都想化身“执法者”,将对生活的不快加执到发言评论中,表面看是维护正义,但实质上就是网络施暴者。在这样的形势下,再干净的人也会被指点,有些时候,人们不是因为其他人有了过错才指点,而是指点了其他人,才能显得他们是干净的人。

  对待网络暴力,必须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匿名不是妄言的“保护伞”,当“37度的体温只能输出令人寒彻肺腑的文字”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意识到,那些人单靠道德已经无法唤醒。如果让网暴者像蝗虫一样,铺天盖地来,出了事又全部退散,甚至连当初谩骂的内容都删除了,像没来过一样,那也是一种助纣为虐。

  语言可以救人,亦可杀人。从这个角度看,语言和枪没有区别,都是武器,好人用其救人,恶人用其“杀人”。网暴面前也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当你选择站在阳光底下反抗时,原本黑暗的藏身之地终将会被强光照射得一览无遗。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开庭:“止恶”还须勇敢拿起法律武器

2023-02-15 07:53 来源:红网 张筱悦

  刘学州去世一年以后,2月12日晚,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从知情人处获悉,2月13日中午12时,北京互联网法院将对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进行网上开庭。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作为刘学州养家亲属,可以对其网暴者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者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我认为打击网络暴力,就需要法律长牙,对网暴者重拳出击,零容忍!”该案代理律师周兆成说。

  确实,网暴杀人于无形,仅仅寄希望于依靠个人良心发言还不够,也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也没有一片雪花,会觉得是自己的责任,甚至还沉浸于雪崩后的狂欢中。

  2021年12月,据英国《地铁报》22日报道,英国一名护理人员因乱扔垃圾而在“脸书”上遭到网友羞辱后,在第一次疫情封锁期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022年2月,据《卫报》2月9日报道,韩国男排主攻金仁赫和知名主播BJ jammi相继自杀身亡,二人均在生前遭受过网络上的恶评,引发韩国对打击网络暴力的呼吁;2021年10月,网红“罗小猫猫子”,面对网友的怂恿和嘲讽,在直播的过程中喝下农药自杀;2022年1月,本文开头的寻亲男孩刘学州,在绝笔长文中诉说了自己遭受网络暴力的痛苦。网暴造成的悲剧,在国内外都是愈演愈烈。

  网络喷子接连不断,键盘侠杀人诛心,所以说,单单依靠道德是不够的,有些网暴者甚至恰好利用道德来引导网络暴力。试想在网络上如果缺少法律的威慑,人们不再考虑“事实”是否真实,变身为键盘侠,挥舞所谓正义的大棒,或许其中有些人怀揣着惩恶扬善的初衷,但没有法律的牵制,又能有多少人能够抵住毫无成本的肆意宣泄呢?每个人都想化身“执法者”,将对生活的不快加执到发言评论中,表面看是维护正义,但实质上就是网络施暴者。在这样的形势下,再干净的人也会被指点,有些时候,人们不是因为其他人有了过错才指点,而是指点了其他人,才能显得他们是干净的人。

  对待网络暴力,必须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匿名不是妄言的“保护伞”,当“37度的体温只能输出令人寒彻肺腑的文字”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意识到,那些人单靠道德已经无法唤醒。如果让网暴者像蝗虫一样,铺天盖地来,出了事又全部退散,甚至连当初谩骂的内容都删除了,像没来过一样,那也是一种助纣为虐。

  语言可以救人,亦可杀人。从这个角度看,语言和枪没有区别,都是武器,好人用其救人,恶人用其“杀人”。网暴面前也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当你选择站在阳光底下反抗时,原本黑暗的藏身之地终将会被强光照射得一览无遗。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