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长下坡已死亡37人”,警示要拿捏好分寸

2023年01月31日 07:31   来源:工人日报   

  新闻——据1月29日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浙江泰顺一条国道旁的“前方13.6公里长下坡已死亡37人”的警示标语引发网友关注,当地警方回应称因为该段弯道比较急、比较陡,所以以此提醒驾驶员。对这种做法,有人认为很有必要,能够激发驾驶员的警惕心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造成驾驶员恐慌,反而影响其正常驾驶。

  “长下坡已死亡37人”,警示要拿捏好分寸

  交管部门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识很有必要,但设置类似死亡警示标语值得商榷。有心理专家指出,人在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大脑反应效率会降低,只有在适度紧张的状态下反应效率最高。而死亡警示标语很有可能让驾驶员出现过度焦虑与恐慌反应,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这样反倒可能影响其反应效率。

  2022年4月《科学》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每月有一周时间,高速路电子显示屏上会显示该地区一年内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但此举并未降低交通事故,甚至让显示屏后10公里路段内的交通事故增加了4.5%。由此不难看出类似警示标语可能带来的影响。

  现实中,一些瘆人、“恐怖”的警示标语并不新鲜。比如,此前一些地方就打出诸如“下坡敞放,胜过火葬”“天桥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翻栏杆”“被撞死翘翘”等标语,也都曾引发关注。此类“醒目”“提神”的警示标语,初衷当然是好的,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警示变成了“恐吓”。

  在交通标语制作上多些创意,给行人及司机以深刻印象,从而达到最佳宣教效果,值得鼓励,但切忌太过惊悚与粗暴。相比之下,一些地方打出的诸如“开车不要打电话,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刘翔不好当,跨栏易受伤”等交通标语,显然温和了许多,不仅巧妙传达了交通安全教育内容,而且不会给人以不适甚至恐惧之感,有的甚至成了当地交通文明的一道风景线。

  这也提醒相关部门,在制作交通标语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拿捏好分寸,多走“有内涵”、接地气路线,寻求感染力与宣教力的最大公约数。如此,才能让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标语所传达的信息。(戴先任)

  降低特殊路段事故率应多方施策

  争论警示语的制作方法、表达分寸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局限于此。相关部门除了在警示语制作上下功夫、提升行人和驾驶员安全意识之外,还应从其他一些方面入手,切实保障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

  以上述国道为例,之所以出现37人死亡的情况,既与该段国道是“长下坡”有关,也与“这条长下坡有37个急弯”有关,驾驶员如果缺少山区驾驶经验且不熟悉路况就容易发生事故。可见,道路本身存在一定的“短板”,也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毫无疑问,“长下坡”与“37个急弯”,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有关,这些“先天”因素,在多年前建路之初,或许很难去改变,但在设计能力、施工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能否通过相关的有针对性的整改与修补,去改变这种“长下坡”,减少急转弯,让道路少些“安全隐患”,值得思考。相比标语提醒和警示,这种修补或许更能降低该路段的事故率、死亡率,也更能治本。

  当然,要实现这一效果并不容易,需要当地有关方面增加投入,通过重新勘察、设计、施工来消除安全隐患。相对而言,这比树立一块警示标牌成本要高得多,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等都不可同日而语。这恐怕也是很多地方宁愿围绕警示标牌、标语“做文章”,不愿投入资源、资金对类似危险道路、死亡路段进行更彻底治理的原因。

  毋庸置疑的是,生命无价,每一个生命都对应着亲人、家庭,如果从为安全护航、为生命铺路的角度去审视,对类似死亡路段进行“根治”,本不应有划不划算一说。更何况,走这条路的人可能是“每一个人”。

  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科学的交通管理手段减少事故发生。比如通过合理设置缓冲带、减速带等,减少长下坡路段的事故率。而如何减少道路急转弯处的事故率,多地也有一些好办法,值得参考和借鉴。(丰收)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长下坡已死亡37人”,警示要拿捏好分寸

2023-01-31 07:31 来源:工人日报

  新闻——据1月29日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浙江泰顺一条国道旁的“前方13.6公里长下坡已死亡37人”的警示标语引发网友关注,当地警方回应称因为该段弯道比较急、比较陡,所以以此提醒驾驶员。对这种做法,有人认为很有必要,能够激发驾驶员的警惕心理,也有人认为这可能造成驾驶员恐慌,反而影响其正常驾驶。

  “长下坡已死亡37人”,警示要拿捏好分寸

  交管部门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识很有必要,但设置类似死亡警示标语值得商榷。有心理专家指出,人在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大脑反应效率会降低,只有在适度紧张的状态下反应效率最高。而死亡警示标语很有可能让驾驶员出现过度焦虑与恐慌反应,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这样反倒可能影响其反应效率。

  2022年4月《科学》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每月有一周时间,高速路电子显示屏上会显示该地区一年内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但此举并未降低交通事故,甚至让显示屏后10公里路段内的交通事故增加了4.5%。由此不难看出类似警示标语可能带来的影响。

  现实中,一些瘆人、“恐怖”的警示标语并不新鲜。比如,此前一些地方就打出诸如“下坡敞放,胜过火葬”“天桥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翻栏杆”“被撞死翘翘”等标语,也都曾引发关注。此类“醒目”“提神”的警示标语,初衷当然是好的,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警示变成了“恐吓”。

  在交通标语制作上多些创意,给行人及司机以深刻印象,从而达到最佳宣教效果,值得鼓励,但切忌太过惊悚与粗暴。相比之下,一些地方打出的诸如“开车不要打电话,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刘翔不好当,跨栏易受伤”等交通标语,显然温和了许多,不仅巧妙传达了交通安全教育内容,而且不会给人以不适甚至恐惧之感,有的甚至成了当地交通文明的一道风景线。

  这也提醒相关部门,在制作交通标语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拿捏好分寸,多走“有内涵”、接地气路线,寻求感染力与宣教力的最大公约数。如此,才能让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标语所传达的信息。(戴先任)

  降低特殊路段事故率应多方施策

  争论警示语的制作方法、表达分寸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局限于此。相关部门除了在警示语制作上下功夫、提升行人和驾驶员安全意识之外,还应从其他一些方面入手,切实保障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

  以上述国道为例,之所以出现37人死亡的情况,既与该段国道是“长下坡”有关,也与“这条长下坡有37个急弯”有关,驾驶员如果缺少山区驾驶经验且不熟悉路况就容易发生事故。可见,道路本身存在一定的“短板”,也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毫无疑问,“长下坡”与“37个急弯”,与当地的地形地貌有关,这些“先天”因素,在多年前建路之初,或许很难去改变,但在设计能力、施工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能否通过相关的有针对性的整改与修补,去改变这种“长下坡”,减少急转弯,让道路少些“安全隐患”,值得思考。相比标语提醒和警示,这种修补或许更能降低该路段的事故率、死亡率,也更能治本。

  当然,要实现这一效果并不容易,需要当地有关方面增加投入,通过重新勘察、设计、施工来消除安全隐患。相对而言,这比树立一块警示标牌成本要高得多,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等都不可同日而语。这恐怕也是很多地方宁愿围绕警示标牌、标语“做文章”,不愿投入资源、资金对类似危险道路、死亡路段进行更彻底治理的原因。

  毋庸置疑的是,生命无价,每一个生命都对应着亲人、家庭,如果从为安全护航、为生命铺路的角度去审视,对类似死亡路段进行“根治”,本不应有划不划算一说。更何况,走这条路的人可能是“每一个人”。

  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科学的交通管理手段减少事故发生。比如通过合理设置缓冲带、减速带等,减少长下坡路段的事故率。而如何减少道路急转弯处的事故率,多地也有一些好办法,值得参考和借鉴。(丰收)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