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稳住“菜篮子” 让百姓春节年味更足更美

2023年01月10日 13:54   来源:人民网   郑因

  柴米油盐、肉蛋奶菜是重要的民生商品。随着农历新年脚步越来越近,家家户户也开始采购年货。时下,各地科学分析保供形势,不断丰富节日市场供给,确保群众在新年佳节吃上“平价菜”“放心肉”“新鲜果”。

  小小“菜篮子”,民生大工程。尤其在春节这一消费旺季,“菜篮子”问题切实关系群众的幸福感。“菜篮子”稳了,民心才能稳,社会才能稳。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不断丰富节日市场供给,制定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预案,加强市场监测预警,适时增加储备投放。做好春节期间“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才能让人民群众安心过好年。

  从需求侧看,每逢过年,群众“菜篮子”需求种类多、数量大、品质高。尤其2023年春节来得较早,优化调整防控政策后跨区域人员流动加速释放,消费将更加集中,这对保供稳价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从供给侧看,近年来,我国“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总体增强,流通体系持续完善,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应急调控机制逐步健全,为保障春节菜品供应提供了坚实支撑。保障“菜篮子”,必须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做好市场调配,加强南菜北运、西果东输,合理进行储备调节,确保供应量足类丰、质优价稳。

  保障“菜篮子”,事关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时下,有的地方挖掘生产潜力,通过倒茬、套种,增加短平快的叶菜类种植;有的地方启动气象物流服务机制,确保外运品类保证供应;有的地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让市民吃得安心;有的地方鼓励服务网点延长营业时间,春节营业不打烊……着眼全局、精准施策,确保产品“产得出”,物资“调得来”,市场“供得稳”,群众“买得便”,“舌尖上的幸福”就有了保障。

  保障“菜篮子”,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要看到,此前一些地方曾出现抢菜、囤菜,折射出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避免出现物资供给结构性失衡,需要政府加强调控,做好日常预警与应急预案,投放政府储备肉菜,建好应急保供网络,及时、有效、妥善应对产销不畅、流通受阻、价格异常波动等问题。就市场而言,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相关企业合理调整生产,线上平台组织调拨货源,利用数字技术优化生产流程、监测运力运价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供应链,提升供需对接效率。

  承载着平安健康的期冀,满含着家和国泰的瞩望,兔年春节即将到来。纵观全国,商超菜场迎来大批顾客,线上平台销售如火如荼;放眼各地,成品粮油、猪肉、北方冬春蔬菜等储备较为充足,保供稳价工作基础扎实。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各方力量,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守护好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定能为亿万人民带来浓浓的年味与满满的幸福。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稳住“菜篮子” 让百姓春节年味更足更美

2023-01-10 13:54 来源:人民网 郑因

  柴米油盐、肉蛋奶菜是重要的民生商品。随着农历新年脚步越来越近,家家户户也开始采购年货。时下,各地科学分析保供形势,不断丰富节日市场供给,确保群众在新年佳节吃上“平价菜”“放心肉”“新鲜果”。

  小小“菜篮子”,民生大工程。尤其在春节这一消费旺季,“菜篮子”问题切实关系群众的幸福感。“菜篮子”稳了,民心才能稳,社会才能稳。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不断丰富节日市场供给,制定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预案,加强市场监测预警,适时增加储备投放。做好春节期间“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才能让人民群众安心过好年。

  从需求侧看,每逢过年,群众“菜篮子”需求种类多、数量大、品质高。尤其2023年春节来得较早,优化调整防控政策后跨区域人员流动加速释放,消费将更加集中,这对保供稳价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从供给侧看,近年来,我国“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总体增强,流通体系持续完善,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应急调控机制逐步健全,为保障春节菜品供应提供了坚实支撑。保障“菜篮子”,必须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做好市场调配,加强南菜北运、西果东输,合理进行储备调节,确保供应量足类丰、质优价稳。

  保障“菜篮子”,事关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时下,有的地方挖掘生产潜力,通过倒茬、套种,增加短平快的叶菜类种植;有的地方启动气象物流服务机制,确保外运品类保证供应;有的地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让市民吃得安心;有的地方鼓励服务网点延长营业时间,春节营业不打烊……着眼全局、精准施策,确保产品“产得出”,物资“调得来”,市场“供得稳”,群众“买得便”,“舌尖上的幸福”就有了保障。

  保障“菜篮子”,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要看到,此前一些地方曾出现抢菜、囤菜,折射出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避免出现物资供给结构性失衡,需要政府加强调控,做好日常预警与应急预案,投放政府储备肉菜,建好应急保供网络,及时、有效、妥善应对产销不畅、流通受阻、价格异常波动等问题。就市场而言,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相关企业合理调整生产,线上平台组织调拨货源,利用数字技术优化生产流程、监测运力运价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供应链,提升供需对接效率。

  承载着平安健康的期冀,满含着家和国泰的瞩望,兔年春节即将到来。纵观全国,商超菜场迎来大批顾客,线上平台销售如火如荼;放眼各地,成品粮油、猪肉、北方冬春蔬菜等储备较为充足,保供稳价工作基础扎实。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各方力量,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守护好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定能为亿万人民带来浓浓的年味与满满的幸福。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