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数字教科书评价的国际经验

2023年01月05日 08:01   来源:光明日报   吕佳慧 贾玉超

  随着各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深入推进,数字教科书评价问题得到高度重视。纵观世界各国数字教科书评价实践,可以看到评价理念共识在于兼顾教科书本质特征与数字出版物形式特征,共同的技术路线则是建构本国的数字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数字教科书内容评价多借鉴纸质教科书的经验,而数字化这一技术层面的评价则多借助信息技术领域的评价经验,主要关注学习终端载体和赖以运行的学习平台系统。需要强调的是,数字教科书的评价首先要站稳教育的基本立场,以教育看待技术。这种基本的教育立场,在各国关于数字教科书的评价指标中均有清晰表征。

  2007年,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制定并颁布了英国数字学习资源质量准则,包括核心设计原则与核心教学原则两部分内容。核心设计原则要求数字学习资源在设计上必须具备:强大的用户支持功能,方便所有人无障碍使用,能够在不同平台、系统、设备之间互通共享,与用户有效沟通。核心教学原则要求数字教科书的使用过程须具备包容性及准入性、支持参与式学习以及有效学习,支持形成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与课程匹配,易于使用等基本要素。

  韩国教育部早先对数字化教科书的评价中,更注重对数字教科书内容结构的评价,包括视觉呈现上的美学性和简洁性,与学生现实生活的适应性,与国家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符合目标用户认知能力,内容载体之间的兼容性,但尚未完全突出数字教科书区别于纸质教科书的独特功能。2014年,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研究开发了针对数字教科书的质量模型,从内容、教学和评价三方面衡量数字教科书的质量。在内容方面,须反映所在学科的内容,符合教学目标;在教学方面,要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分层化的学习设计,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在评价方面,综合采取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学习进展监测和分析的反馈意见,以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该模型建议数字教科书的开发应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纳入富有教育性的多元内容和功能。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总监协会从内容和技术两方面对数字教科书进行评价。在内容方面,数字教科书须遵循一般教科书的三个原则:一是内容应与州核心标准与目标相一致;二是内容必须体现包容性,在描述性别、年龄、残疾、文化等方面没有偏见,并包容特殊学生、非英语母语学习者等群体多元化的学习风格;三是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提供包括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评价工具,提供经科学研究验证的教学策略,以及辅助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相关建议。在技术方面,数字教科书则要满足五大指标:一是内容的存在形式,包括数字内容存储和呈现格式、兼容的操作系统以及相关网络浏览器等,特别指明运行数字教科书的最低硬件要求,以确保数字教科书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内容的可访问性,如数字内容是否可以保存到计算机设备、在线提供或两者兼而有之,是否需要访问互联网才能查看内容并互动,内容能否允许学生改编并适应当前使用设备等。三是兼容性,即数字资源将如何与当前和未来的资源相连接,相应软件是否允许跨应用程序共享信息等。四是带宽的同步性,获得视频或高清图像所需带宽是否与所在场所的宽带计划相同步。五是可获得性,特指是否满足残疾学生和非英语母语学习者的需求,是否能为不同学生群体的独立学习提供相关支持和建议。

  德国对数字教科书的评价视野更为宽阔,将数字教科书的开发、审定、选择、评估、使用等全过程作为评价对象。2013年,德国国际教科书研究所出版《教科书质量:教科书标准指南》建议:在数字教科书开发环节,要关注作者是否准确反映许可内容和知识;在教科书选择方面,需要建立相关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实施第三方奖励和评价等;对教科书评价方面,采用问卷调查分别询问老师、家长和学生对数字教科书质量的看法,教师是教科书的使用者,因此他们的评估意见最具有参考价值。2022年,德国汉堡开放大学网站发布了一个在德国境内较有共识度的数字教学资源质量模型。该模型包含教育和技术两个维度,并分化为内容、教学设计、可访问性和可用性四个指标,涵盖一组15项标准。教育维度包括内容和教学设计两大指标,技术维度则包括可访问性和可用性两大指标。如教学设计维度强调:一是合作与互动,数字教科书提供的活动或作业能够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二是适用性,学习活动或任务能促使学生将学到的内容在真实生活情境有效应用;三是学生支持,数字教科书能为学生提供内容导航,以及为学习内容本身提供帮助和支持;四是学习效果评估,能够提供与预期学习成果相对应的各种任务或练习,并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包括前测、后测以及过程性评价。

  (作者:吕佳慧、贾玉超,分别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后和国家开放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数字教科书评价的国际经验

2023-01-05 08:01 来源:光明日报 吕佳慧 贾玉超

  随着各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深入推进,数字教科书评价问题得到高度重视。纵观世界各国数字教科书评价实践,可以看到评价理念共识在于兼顾教科书本质特征与数字出版物形式特征,共同的技术路线则是建构本国的数字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数字教科书内容评价多借鉴纸质教科书的经验,而数字化这一技术层面的评价则多借助信息技术领域的评价经验,主要关注学习终端载体和赖以运行的学习平台系统。需要强调的是,数字教科书的评价首先要站稳教育的基本立场,以教育看待技术。这种基本的教育立场,在各国关于数字教科书的评价指标中均有清晰表征。

  2007年,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制定并颁布了英国数字学习资源质量准则,包括核心设计原则与核心教学原则两部分内容。核心设计原则要求数字学习资源在设计上必须具备:强大的用户支持功能,方便所有人无障碍使用,能够在不同平台、系统、设备之间互通共享,与用户有效沟通。核心教学原则要求数字教科书的使用过程须具备包容性及准入性、支持参与式学习以及有效学习,支持形成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与课程匹配,易于使用等基本要素。

  韩国教育部早先对数字化教科书的评价中,更注重对数字教科书内容结构的评价,包括视觉呈现上的美学性和简洁性,与学生现实生活的适应性,与国家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符合目标用户认知能力,内容载体之间的兼容性,但尚未完全突出数字教科书区别于纸质教科书的独特功能。2014年,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研究开发了针对数字教科书的质量模型,从内容、教学和评价三方面衡量数字教科书的质量。在内容方面,须反映所在学科的内容,符合教学目标;在教学方面,要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分层化的学习设计,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在评价方面,综合采取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学习进展监测和分析的反馈意见,以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该模型建议数字教科书的开发应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纳入富有教育性的多元内容和功能。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总监协会从内容和技术两方面对数字教科书进行评价。在内容方面,数字教科书须遵循一般教科书的三个原则:一是内容应与州核心标准与目标相一致;二是内容必须体现包容性,在描述性别、年龄、残疾、文化等方面没有偏见,并包容特殊学生、非英语母语学习者等群体多元化的学习风格;三是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提供包括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评价工具,提供经科学研究验证的教学策略,以及辅助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相关建议。在技术方面,数字教科书则要满足五大指标:一是内容的存在形式,包括数字内容存储和呈现格式、兼容的操作系统以及相关网络浏览器等,特别指明运行数字教科书的最低硬件要求,以确保数字教科书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内容的可访问性,如数字内容是否可以保存到计算机设备、在线提供或两者兼而有之,是否需要访问互联网才能查看内容并互动,内容能否允许学生改编并适应当前使用设备等。三是兼容性,即数字资源将如何与当前和未来的资源相连接,相应软件是否允许跨应用程序共享信息等。四是带宽的同步性,获得视频或高清图像所需带宽是否与所在场所的宽带计划相同步。五是可获得性,特指是否满足残疾学生和非英语母语学习者的需求,是否能为不同学生群体的独立学习提供相关支持和建议。

  德国对数字教科书的评价视野更为宽阔,将数字教科书的开发、审定、选择、评估、使用等全过程作为评价对象。2013年,德国国际教科书研究所出版《教科书质量:教科书标准指南》建议:在数字教科书开发环节,要关注作者是否准确反映许可内容和知识;在教科书选择方面,需要建立相关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实施第三方奖励和评价等;对教科书评价方面,采用问卷调查分别询问老师、家长和学生对数字教科书质量的看法,教师是教科书的使用者,因此他们的评估意见最具有参考价值。2022年,德国汉堡开放大学网站发布了一个在德国境内较有共识度的数字教学资源质量模型。该模型包含教育和技术两个维度,并分化为内容、教学设计、可访问性和可用性四个指标,涵盖一组15项标准。教育维度包括内容和教学设计两大指标,技术维度则包括可访问性和可用性两大指标。如教学设计维度强调:一是合作与互动,数字教科书提供的活动或作业能够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二是适用性,学习活动或任务能促使学生将学到的内容在真实生活情境有效应用;三是学生支持,数字教科书能为学生提供内容导航,以及为学习内容本身提供帮助和支持;四是学习效果评估,能够提供与预期学习成果相对应的各种任务或练习,并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包括前测、后测以及过程性评价。

  (作者:吕佳慧、贾玉超,分别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后和国家开放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