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促进药品回归拆零销售正当时

2022年12月22日 09:52   来源:红网   刘纯银

  连日来,随着多地新冠病毒感染高峰的来临,相关治疗药物的需求明显增长,其中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品较为紧缺。面对市场变化,多地政府除政策持续发力保障产品供应外,还有多地实行退烧药拆零销售政策。(12月20日《证券时报》)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尽快缓解“一药难求”问题,而且也是引导大家科学抗疫的有力举措。

  其实,药品“拆零销售”并不是现在的创举。过去,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开一定剂量的药(一般为三四天用量,力求少量多次),并常用小纸袋或小药瓶装好,并标明用法。不仅及时治好了病,而且也避免药品浪费的现象。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包装也不断更新升级,医生开药或市民自购药也变成了一整盒、一整瓶。殊不知,整盒或者整瓶地购药,会造成不少没吃完的半盒药、半瓶药,慢慢就过期了,既浪费金钱,也浪费资源。

  据专家介绍,当前感染新冠病程一般也是三天,按照三天的量购买基本上能够满足。因此,为从源头解决“一药难求”问题,除了生产企业加大生产,增强市场保供力度外,弘扬药品“拆零销售”优良传统,可谓一举双赢。也如网友留言所说:“药品拆零销售”是一项传统的利民便民业务,期待早日回归。

  因此,各地应借机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市民根据家庭成员数量,合理有限购买退烧感冒等药品。比如,一盒24颗装的退烧药,如果拆零销售,按照一个人三颗的用药量,一盒药就能卖给8个人,可以大幅提高退烧药的使用率,帮助更多患者解决买药难题。如果大家都不大量囤积家庭药品,药品供需就会很快恢复正常,亦可避免因担心购不到药造成恐慌。

  另外,我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也明确规定,营业场所应具备药品拆零销售所需的调配工具和包装用品。但当前现实生活中,拆零销售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地执行。因此,期待各地也能从此次疫情中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一药难求”中总结经验教训,除引导药企推出小规格、少剂量的药品包装外,还应督促医院、药店更好地落实“拆零销售”服务,将大包装的药品按照消费者需要的量拆开销售。同时,提升拆零装备智能化水平,完善药品存储机制,推进过期药品集中回收,提高公众获得社区药事服务的便捷度。相关部门应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药品的良好观念,引导居民科学购药,鼓励患者按需购买,避免因药品过期造成资源浪费等。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促进药品回归拆零销售正当时

2022-12-22 09:52 来源:红网 刘纯银

  连日来,随着多地新冠病毒感染高峰的来临,相关治疗药物的需求明显增长,其中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品较为紧缺。面对市场变化,多地政府除政策持续发力保障产品供应外,还有多地实行退烧药拆零销售政策。(12月20日《证券时报》)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尽快缓解“一药难求”问题,而且也是引导大家科学抗疫的有力举措。

  其实,药品“拆零销售”并不是现在的创举。过去,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开一定剂量的药(一般为三四天用量,力求少量多次),并常用小纸袋或小药瓶装好,并标明用法。不仅及时治好了病,而且也避免药品浪费的现象。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包装也不断更新升级,医生开药或市民自购药也变成了一整盒、一整瓶。殊不知,整盒或者整瓶地购药,会造成不少没吃完的半盒药、半瓶药,慢慢就过期了,既浪费金钱,也浪费资源。

  据专家介绍,当前感染新冠病程一般也是三天,按照三天的量购买基本上能够满足。因此,为从源头解决“一药难求”问题,除了生产企业加大生产,增强市场保供力度外,弘扬药品“拆零销售”优良传统,可谓一举双赢。也如网友留言所说:“药品拆零销售”是一项传统的利民便民业务,期待早日回归。

  因此,各地应借机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市民根据家庭成员数量,合理有限购买退烧感冒等药品。比如,一盒24颗装的退烧药,如果拆零销售,按照一个人三颗的用药量,一盒药就能卖给8个人,可以大幅提高退烧药的使用率,帮助更多患者解决买药难题。如果大家都不大量囤积家庭药品,药品供需就会很快恢复正常,亦可避免因担心购不到药造成恐慌。

  另外,我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也明确规定,营业场所应具备药品拆零销售所需的调配工具和包装用品。但当前现实生活中,拆零销售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地执行。因此,期待各地也能从此次疫情中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一药难求”中总结经验教训,除引导药企推出小规格、少剂量的药品包装外,还应督促医院、药店更好地落实“拆零销售”服务,将大包装的药品按照消费者需要的量拆开销售。同时,提升拆零装备智能化水平,完善药品存储机制,推进过期药品集中回收,提高公众获得社区药事服务的便捷度。相关部门应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药品的良好观念,引导居民科学购药,鼓励患者按需购买,避免因药品过期造成资源浪费等。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