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又称“数据二十条”,提出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初步形成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数据二十条”的出台,有利于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12月20日央视网)
数字经济时代,庞大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蕴藏着巨大价值。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出台“数据二十条”,旨在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是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持续向纵深推进的必然选择,是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决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据要素价值,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制定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不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也要看到,相比于数据规模的迅猛扩张和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我国数据制度体系仍存在短板。比如,数据要素根据处理层次的不同,数据价值也大不相同,数据加工层次越多,产权主体就越复杂,并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信息保护与公众知情权之间的冲突与利益平衡等问题。因此,亟需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入手,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
“数据二十条”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出招。如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等。这些制度设计,招招有的放矢,明晰数据权利边界,让数据应用更加安全、公平、规范、高效。
值得关注的是,“数据二十条”明确提出“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这表明数据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的核心要义之一。数据滥用、算法陷阱、信息茧房引发社会关注和担忧,甚至可以制造舆论轰炸、影响社会稳定。数字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得越深,面临的安全挑战也就越大。安全与发展是一体两面,必须把安全贯穿数据开发和应用的全过程,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努力把“数据二十条”明确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探索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我们方能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