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普评测自媒体“老爸评测”发布了一则“警惕儿童电子烟”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该视频曝光了一款号称“气体口香糖”但与电子烟十分相似的产品。该产品吸一口就能吐出烟雾,产品外观风格“可爱”,包装像零食,令人担心这是一款对未成年人有强烈吸引力的“儿童电子烟”。
“老爸评测”发布的视频中,这款“气体口香糖”产品,打火机大小,外壳包装像口香糖,宣传语称“就是吸着玩”。而“老爸评测”技术工程师拆解该款产品后,发现里面有电池、雾化器和某种“刺激性香味的不明液体”,结构与电子烟类似。无独有偶,有媒体通过走访了解到,一款被称为“奶茶杯”的一次性电子烟产品,也在市场很畅销。除了“奶茶杯”,市场上还出现了“可乐杯”“大焕彩”“调味棒”等一次性雾化器,消费者通过这些产品便可以将烟草口味烟弹变成其他口味。这些换马甲现身的“儿童电子烟”无疑对未成年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严重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事实上,电子烟的危害丝毫不亚于传统烟草。国家卫健委2021年5月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曾指出,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同时,电子烟产生的二手气溶胶也是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源。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2020年10月发布的《电子烟营销及对青少年健康影响研究报告》显示,被调查的青少年中,接近半数在13岁至15岁开始吸食电子烟,过去30天有吸用电子烟的青少年用过最多的口味是水果味。而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青少年使用电子烟后成为卷烟使用者的风险是从不使用电子烟者的2.21倍。
而各类披着五颜六色包装打擦边球的电子烟产品之所以能“瞒天过海”,在市场大行其道,究其主要原因,除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抓牢了未成年群体的特点和消费心理以及善于从众心理外,关键还是在于有的未成年对电子烟的危害性缺少必要的认知以及对此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因其既不属于《烟草专卖法》传统定义的烟草制品,也不在《食品安全法》管控之列,工商部门也只有当电子烟属于“三无产品”时,才能对其进行依法查处。
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电子烟并不会燃烧,但其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却分毫不少。当下,戳破电子烟的“泡沫”迫在眉睫,进一步规范电子烟的管理同样也是当务之急。让“烟”远离未成年,需要多方形成合力。
具体来讲,一方面媒体需要加强科普宣传,帮助人们科学地认知电子烟,要消除只有能点燃的“烟”才算是“抽烟”的误解。学校和家庭也要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加强校园管理入手,从身边示范做起,及时更新知识,采取多种措施把这种三无产品的坏处给未成年们讲通讲透,使其远离电子烟的诱惑。
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解决电子烟非法生产和售卖问题,加强源头监管是关键,需要进一步增强执法力度,不给违法电子烟可乘之机。客观讲,虽然在法律范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18年发布了《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的通告》,2019年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今年10月1日起,《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也正式实施。但回到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显然还是在“唯唯诺诺”,甚至在给电子烟贴上年轻、时尚的标签后,还有部分厂家打出了“不含尼古丁”、“卷烟替代品”、“戒烟安全放心”的营销噱头,也让部分缺乏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慎“入坑”。
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在对违法商家的打击力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大,在违规成本上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涉事商家不妨采取“黑名单”制度,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唯如此才能破除不法商家的侥幸心理,进一步铲除违法出售烟草制品的滋生土壤。同时,在消除“监管盲区”上也需进一步加快。只有让法律法规落到实处,让监管的板子重重打下,才能管住伸向未成年的不法黑手。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关乎国家的发展活力,关乎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对此,社会各方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而严管电子烟的侵蚀,让各类变着法包装的“儿童电子烟”远离未成年无疑是关键的一步。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