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防沉迷防不住“租号”:如何最大力度“护仔”?

2022年11月24日 07:47   来源:羊城晚报   冯海宁

  近日,有家长反映,其正在上初二的儿子近期一直在打网络游戏,每天玩数个小时不停手,而防沉迷系统根本防不住。“我原先以为现在游戏对未成年人有了时长限制,现在才知道孩子通过租一个成年人的账号,就可以想玩多久玩多久。”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平台上的租号等途径绕过防沉迷系统,从而实现无限制玩网游,游戏账号租售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11月23日《工人日报》)

  有关机构近日共同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称,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数据还显示,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流水等数据极大幅度减少;近三成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减少;游戏企业防沉迷系统覆盖九成以上未成年游戏用户。就以上这组数据看,网游防沉迷系统总体效果不错。但从实际情况看,防沉迷系统仍有漏洞可钻,亟待堵漏。

  譬如,未成年人通过租用成人游戏账号,就可以轻松绕过防沉迷系统“想玩多久玩多久”。而且,未成年人租用账号很方便——电商平台上有不少卖家在租售账号,价格一般也能接受——从1小时1元到几元不等。在这种情况下,防沉迷系统对于租用账号的未成年人而言就是一种摆设。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再到《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制度层面的规范力度越来越大。不少知名游戏公司也纷纷完善或配备防沉迷系统。这才有了上述报告所呈现的进步。然而,尽管防沉迷制度与技术系统日益完善,但仍阻挡不了“租号”等反防沉迷的歪招邪招。那么,我们该如何更有效地“护仔”呢?

  学校加强科学引导,家长加强必要监护,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对策。除此之外,游戏公司、电商平台、监管部门等,是否也应该进一步对游戏租号灰产进行精准治理?作为游戏公司,并不是说配备了防沉迷系统就尽到责任万事大吉,而要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不断完善防沉迷系统技术设防,如针对未成年人通过租号绕过防沉迷系统,能否在游戏登录前、游戏中进行多次人脸识别,对常用的租赁账号加强监测和甄别?

  虽然游戏账号等虚拟资产也受法律保护,可以租赁、交易,但商家不能为了赚钱,把这些账号租给未成年人使用,这是极不道德的行为,违反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的规定。希望相关电商平台守土尽责,对违规商家严肃处理以杀一儆百。再从监管角度来说,各地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企业防沉迷排查处罚力度,对未依法尽责的游戏公司和电商平台开出有震慑力的罚单。

  尤其对租售账号的商家和平台,家长、消协组织或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通过起诉进行反击。不久前,国内三大视频平台起诉多家租号平台,基本以胜诉告终。指望游戏公司起诉租号平台不太现实,但受伤害的家长可起诉租号商家进行维权。有关组织和人民检察院也可以租售游戏账号侵害不特定消费者权益为由提起公益诉讼来索赔。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防沉迷防不住“租号”:如何最大力度“护仔”?

2022-11-24 07:47 来源:羊城晚报 冯海宁

  近日,有家长反映,其正在上初二的儿子近期一直在打网络游戏,每天玩数个小时不停手,而防沉迷系统根本防不住。“我原先以为现在游戏对未成年人有了时长限制,现在才知道孩子通过租一个成年人的账号,就可以想玩多久玩多久。”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平台上的租号等途径绕过防沉迷系统,从而实现无限制玩网游,游戏账号租售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11月23日《工人日报》)

  有关机构近日共同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称,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数据还显示,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流水等数据极大幅度减少;近三成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减少;游戏企业防沉迷系统覆盖九成以上未成年游戏用户。就以上这组数据看,网游防沉迷系统总体效果不错。但从实际情况看,防沉迷系统仍有漏洞可钻,亟待堵漏。

  譬如,未成年人通过租用成人游戏账号,就可以轻松绕过防沉迷系统“想玩多久玩多久”。而且,未成年人租用账号很方便——电商平台上有不少卖家在租售账号,价格一般也能接受——从1小时1元到几元不等。在这种情况下,防沉迷系统对于租用账号的未成年人而言就是一种摆设。

  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再到《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制度层面的规范力度越来越大。不少知名游戏公司也纷纷完善或配备防沉迷系统。这才有了上述报告所呈现的进步。然而,尽管防沉迷制度与技术系统日益完善,但仍阻挡不了“租号”等反防沉迷的歪招邪招。那么,我们该如何更有效地“护仔”呢?

  学校加强科学引导,家长加强必要监护,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对策。除此之外,游戏公司、电商平台、监管部门等,是否也应该进一步对游戏租号灰产进行精准治理?作为游戏公司,并不是说配备了防沉迷系统就尽到责任万事大吉,而要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不断完善防沉迷系统技术设防,如针对未成年人通过租号绕过防沉迷系统,能否在游戏登录前、游戏中进行多次人脸识别,对常用的租赁账号加强监测和甄别?

  虽然游戏账号等虚拟资产也受法律保护,可以租赁、交易,但商家不能为了赚钱,把这些账号租给未成年人使用,这是极不道德的行为,违反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的规定。希望相关电商平台守土尽责,对违规商家严肃处理以杀一儆百。再从监管角度来说,各地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企业防沉迷排查处罚力度,对未依法尽责的游戏公司和电商平台开出有震慑力的罚单。

  尤其对租售账号的商家和平台,家长、消协组织或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通过起诉进行反击。不久前,国内三大视频平台起诉多家租号平台,基本以胜诉告终。指望游戏公司起诉租号平台不太现实,但受伤害的家长可起诉租号商家进行维权。有关组织和人民检察院也可以租售游戏账号侵害不特定消费者权益为由提起公益诉讼来索赔。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