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博物馆热别被“黄牛”搅凉

2022年11月22日 08:46   来源:工人日报   戴先任

  据11月18日《法治日报》报道,时下,各地博物馆门票基本都是免费的,但由于疫情影响以及场地限制,常常有限流措施,观众需要提前预约。有些热门博物馆很难预约,但在一些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上,能花钱找“黄牛”买到门票。免费的博物馆门票为何成了“商品”?

  近年来,各地文博场馆受到广大游客青睐。诸如北京故宫、各地各类博物馆等,纷纷成了“网红”,一到节假日,常常一票难求。

  博物馆越来越“热”,一是得益于我国文博场馆建设、产业发展等都迈上新台阶,其社会功能更加完善;二是公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文化认知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有相关政策的推动。早在2008年,国家文物局便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中央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院)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省级综合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此后,不少地方的各级各类文博场馆纷纷响应,陆续免费向公众开放,释放了大量优质文化资源,促进着“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

  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黄牛票”的出现和存在相当于给博物馆热浇了一瓢冷水。有需求就有“商机”,“黄牛”上下其手、乘虚而入,而一些博物馆对恶意抢票等行为缺乏有效管控能力,让此情形越发严重。

  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本是给公众的精神盛宴,半路杀出的“黄牛”却把持票源捞取“手续费”,不仅有损票务秩序,也将免费的博物馆资源当成了“商品”和牟利的工具,进而损害博物馆的公益属性。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此类违法活动,形成震慑——比如,去年11月,湖南长沙一男子便因在网络上大肆抢占湖南省博物馆(现为湖南博物院)参观门票,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另一方面,博物馆方面要提升技术防范能力,阻防“黄牛”或“内鬼”恶意抢票——这方面可以借鉴火车票、汽车票等相对成熟的票务系统。实际上,只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技术防控,恶意抢票的成功率和可能性都将大大减小,关键是有关方面要能听得见公众的呼声、看得见当前的痛点,进而有所作为。

  发挥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需要在开拓文化传播方式、提升入场参观或线上“云游”便捷性、打击“黄牛”倒票等方面多一些思量和探索,让博物馆热更持久,影响范围更广阔。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博物馆热别被“黄牛”搅凉

2022-11-22 08:46 来源:工人日报 戴先任

  据11月18日《法治日报》报道,时下,各地博物馆门票基本都是免费的,但由于疫情影响以及场地限制,常常有限流措施,观众需要提前预约。有些热门博物馆很难预约,但在一些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上,能花钱找“黄牛”买到门票。免费的博物馆门票为何成了“商品”?

  近年来,各地文博场馆受到广大游客青睐。诸如北京故宫、各地各类博物馆等,纷纷成了“网红”,一到节假日,常常一票难求。

  博物馆越来越“热”,一是得益于我国文博场馆建设、产业发展等都迈上新台阶,其社会功能更加完善;二是公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文化认知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有相关政策的推动。早在2008年,国家文物局便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中央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院)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省级综合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此后,不少地方的各级各类文博场馆纷纷响应,陆续免费向公众开放,释放了大量优质文化资源,促进着“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

  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黄牛票”的出现和存在相当于给博物馆热浇了一瓢冷水。有需求就有“商机”,“黄牛”上下其手、乘虚而入,而一些博物馆对恶意抢票等行为缺乏有效管控能力,让此情形越发严重。

  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本是给公众的精神盛宴,半路杀出的“黄牛”却把持票源捞取“手续费”,不仅有损票务秩序,也将免费的博物馆资源当成了“商品”和牟利的工具,进而损害博物馆的公益属性。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此类违法活动,形成震慑——比如,去年11月,湖南长沙一男子便因在网络上大肆抢占湖南省博物馆(现为湖南博物院)参观门票,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另一方面,博物馆方面要提升技术防范能力,阻防“黄牛”或“内鬼”恶意抢票——这方面可以借鉴火车票、汽车票等相对成熟的票务系统。实际上,只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技术防控,恶意抢票的成功率和可能性都将大大减小,关键是有关方面要能听得见公众的呼声、看得见当前的痛点,进而有所作为。

  发挥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需要在开拓文化传播方式、提升入场参观或线上“云游”便捷性、打击“黄牛”倒票等方面多一些思量和探索,让博物馆热更持久,影响范围更广阔。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