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博物馆门票岂能任由“黄牛”倒卖成灾?

2022年11月21日 07:38   来源:红网   徐逸鹏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记者通过调查和采访多地群众发现,部分免费的博物馆门票竟然成了“商品”。每逢节假日,很多原本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都存在官网预约门票难,而“黄牛”在网上倒卖免费门票的情况。倒卖价格与博物馆的受欢迎程度相关,每张少则5元、10元,多则一两百元。

  博物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部分,在提供社会宣传和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更是掀起了一阵阵博物馆“打卡”热潮。在一件件文物藏品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然而,免费的博物馆门票却变成了“黄牛”手中牟利的商品,不少想进博物馆一饱眼福的游客都面临着“一票难求”的窘境。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参观体验,还加剧了公共文化资源的紧缺。

  事实上,关于博物馆的门票免费问题,早有相关规定。在2008年,国家文物局就曾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中央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院)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省级综合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因此,及时针对“黄牛”倒票现象制定出完善的预防与惩治措施,既是保障游客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

  据报道,目前“黄牛”的倒票手法愈加专业。有的“黄牛”讲究起“团队合作”,每个成员分工明确,形成了严密的“生产—销售”网络;有的“黄牛”使用恶意抢票、刷票软件,通过科技手段快速牟利……这给如何维护好博物馆的正常管理秩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不妨从多方面入手,联合监管。一方面由博物馆加强源头预防,比如采取同一账号限定购票数量,防止恶意抢票等措施;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可以对卖票的商家采取封禁处理,斩断“黄牛”的销售渠道。

  从法律层面上看,“黄牛”通过恶意倒票,人为制造出稀缺性,从而迫使游客不得不花钱购买门票的方式,可能已经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因此,公安机关也应该加大惩治力度,如果涉及违法犯罪的,司法部门则需根据情节、性质进行相应的法律处罚。

  当前,博物馆基本采取的是实名预约制,需要身份证号以及真实姓名方可购票。而这对于从“黄牛”那里购票的消费者而言,无形中还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这也提醒游客要在官方渠道购票,擦亮眼睛远离“黄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因此,期待有关部门把好入馆“第一关”,对购票制度查缺补漏,让这座大学校人气越来越旺。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博物馆门票岂能任由“黄牛”倒卖成灾?

2022-11-21 07:38 来源:红网 徐逸鹏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记者通过调查和采访多地群众发现,部分免费的博物馆门票竟然成了“商品”。每逢节假日,很多原本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都存在官网预约门票难,而“黄牛”在网上倒卖免费门票的情况。倒卖价格与博物馆的受欢迎程度相关,每张少则5元、10元,多则一两百元。

  博物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部分,在提供社会宣传和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更是掀起了一阵阵博物馆“打卡”热潮。在一件件文物藏品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然而,免费的博物馆门票却变成了“黄牛”手中牟利的商品,不少想进博物馆一饱眼福的游客都面临着“一票难求”的窘境。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参观体验,还加剧了公共文化资源的紧缺。

  事实上,关于博物馆的门票免费问题,早有相关规定。在2008年,国家文物局就曾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中央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院)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省级综合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因此,及时针对“黄牛”倒票现象制定出完善的预防与惩治措施,既是保障游客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

  据报道,目前“黄牛”的倒票手法愈加专业。有的“黄牛”讲究起“团队合作”,每个成员分工明确,形成了严密的“生产—销售”网络;有的“黄牛”使用恶意抢票、刷票软件,通过科技手段快速牟利……这给如何维护好博物馆的正常管理秩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不妨从多方面入手,联合监管。一方面由博物馆加强源头预防,比如采取同一账号限定购票数量,防止恶意抢票等措施;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可以对卖票的商家采取封禁处理,斩断“黄牛”的销售渠道。

  从法律层面上看,“黄牛”通过恶意倒票,人为制造出稀缺性,从而迫使游客不得不花钱购买门票的方式,可能已经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因此,公安机关也应该加大惩治力度,如果涉及违法犯罪的,司法部门则需根据情节、性质进行相应的法律处罚。

  当前,博物馆基本采取的是实名预约制,需要身份证号以及真实姓名方可购票。而这对于从“黄牛”那里购票的消费者而言,无形中还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这也提醒游客要在官方渠道购票,擦亮眼睛远离“黄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因此,期待有关部门把好入馆“第一关”,对购票制度查缺补漏,让这座大学校人气越来越旺。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