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进博会成世界探索“中国机遇”的窗口

2022年11月04日 09:27   来源:中国网   周密

  11月5日-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进博会已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政策取向,探索“中国机遇”的窗口,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用脚投票”,将其作为自身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历来,各国举办展会是为促进出口,中国举办进博会则以开放促发展,向世界分享中国市场发展机遇,满足中国消费者消费升级需求创造条件。

  五年来,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但进博会坚持开放、为各国出口商提供中国市场需求对接平台的初衷始终未变。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和消费者对创新产品、服务的需求旺盛使进博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第五届进博会将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参加企业商业展和国家综合展的国家或地区数量都实现再次跃升。尼加拉瓜、吉布提、冰岛等8个国家将首次参加进博会的国家展,展示其企业、商品与文化。

  进博会坚持公平原则,为各国扩大特色产品对华出口提供展示平台。今年,进博会新设的农作物种业和人工智能专区,优化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以及拓展创新孵化专区等,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中国市场需求的热点。各国参展商将在进博会展示数百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将参加今年的企业展,其中去年参展的大型企业近90%今年继续参展,这充分说明了全球生产商和服务提供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希望能建立起与中国市场更稳定、可持续的供应链网络。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而“开放”正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基本模式。但是,仅靠一国的开放远远不够,全球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进博会为各国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了平台。进博会的虹桥论坛将聚焦开放主题,汇聚全球智力资源,共同探讨“开放共担”“开放共治”和“开放共享”模式,通过思想碰撞寻求共识,推进合作,发出“虹桥声音”。

  事实上,随着参展方数量的不断增加,进博会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进博会不仅提供了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协同对接的平台,更通过高水平的海关便利化和展会的全流程管理,为减少物流成本、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提供便利;通过技术赋能和打造绿色展会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传递低碳理念。第五届进博会将为未来更多国际展会进行压力测试,为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提供经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进博会成世界探索“中国机遇”的窗口

2022-11-04 09:27 来源:中国网 周密

  11月5日-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进博会已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政策取向,探索“中国机遇”的窗口,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用脚投票”,将其作为自身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历来,各国举办展会是为促进出口,中国举办进博会则以开放促发展,向世界分享中国市场发展机遇,满足中国消费者消费升级需求创造条件。

  五年来,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但进博会坚持开放、为各国出口商提供中国市场需求对接平台的初衷始终未变。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和消费者对创新产品、服务的需求旺盛使进博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第五届进博会将有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参加企业商业展和国家综合展的国家或地区数量都实现再次跃升。尼加拉瓜、吉布提、冰岛等8个国家将首次参加进博会的国家展,展示其企业、商品与文化。

  进博会坚持公平原则,为各国扩大特色产品对华出口提供展示平台。今年,进博会新设的农作物种业和人工智能专区,优化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以及拓展创新孵化专区等,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中国市场需求的热点。各国参展商将在进博会展示数百项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将参加今年的企业展,其中去年参展的大型企业近90%今年继续参展,这充分说明了全球生产商和服务提供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希望能建立起与中国市场更稳定、可持续的供应链网络。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而“开放”正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基本模式。但是,仅靠一国的开放远远不够,全球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进博会为各国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了平台。进博会的虹桥论坛将聚焦开放主题,汇聚全球智力资源,共同探讨“开放共担”“开放共治”和“开放共享”模式,通过思想碰撞寻求共识,推进合作,发出“虹桥声音”。

  事实上,随着参展方数量的不断增加,进博会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进博会不仅提供了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协同对接的平台,更通过高水平的海关便利化和展会的全流程管理,为减少物流成本、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提供便利;通过技术赋能和打造绿色展会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传递低碳理念。第五届进博会将为未来更多国际展会进行压力测试,为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提供经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