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22年11月04日 08:24   来源:羊城晚报   王晓丽 黄元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继其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后,再次发出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强音,作出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新时代新征程走稳走好共同富裕之路,要深刻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凝聚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广泛共识和社会力量,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之路。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放眼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追求美好生活、建立理想社会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大同社会”,还是西方文化所描绘的“理想国”“乌托邦”“太阳城”,都蕴含共同富裕的思想,但都因其无法改变阶级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本质,共同富裕缺乏实现条件最终沦为幻影。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指明了消灭私有制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拓展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道路。

  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从先秦时期“损有余而补不足”“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到历朝历代农民起义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主张,都蕴含着鲜明的“均平”思想;从《礼记》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到陶渊明的“桃花源”、康有为的《大同书》,再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都具有鲜明的“大同社会”指向,这些在中华文化生长出来的“均平”“大同”思想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华儿女追求共同富裕的心愿,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主张在价值上相互通洽,为当代中国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共同富裕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思想基因和文化接口。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揭示劳动人民不幸福的社会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阻碍,描绘了“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特征,提出了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这一与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生产迥异的社会主张,深刻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物质基础和全民特征,为共同富裕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南。

  社会主义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了道路。“经国序民,正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经济基础,从根源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是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更高形态的社会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奇迹”,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也有力地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要求推进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是密不可分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是社会发展规律使然、社会主义本质应然、中国发展实践必然。

  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富裕”明确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要求,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说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性质要求,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说明了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互有补益、协调一致”的分配格局。共同富裕内在地包含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说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在生产关系性质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使其自身达到与生产力的动态平衡,进而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

  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有多条,无论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的目标指向,还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要求,抑或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都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准则,才能避免“共同贫”“少数富、多数穷”两个错误方向,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质、不变味,始终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阔步前进。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与西方不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劳动创造幸福超越资本逻辑宰制、以共同富裕代替两极分化、以和平发展取代殖民掠夺。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和必然指向,揭露了披着选票外衣下被金元政治、政党利益裹挟的西方民主的虚伪性,冲破了西方社会以普世价值强行解读世界的窠臼,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深刻关联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共同富裕进行了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的探索,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科学道路,形成了关于共同富裕的丰富理论与经验。新时代新征程走稳走好共同富裕之路,最为根本的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奋斗。早在建党初期,李大钊就指出“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 “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提出了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党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不懈奋斗史。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站稳人民立场的必然要求。“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来源于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属性。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坚持“一切为人民、为了人民一切”的价值取向,始终恪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说,“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实践课题。“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后,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和实践,在不同发展阶段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理论。站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要深化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实践的经验总结,把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富裕诉求,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远景目标,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充分彰显现代化“中国式”样态,更加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越性。

  (作者:王晓丽,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元丰,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广州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臧梦雅)

精彩图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22-11-04 08:24 来源:羊城晚报 王晓丽 黄元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