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进博会,让世界共享未来新机遇

2022年11月04日 07:00   来源:光明日报   刘志阳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4日在上海开幕,将有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参加企业展,数量超过上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进博会的连续举办,正是搭建了这样一座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大平台。当下,更需要进一步发挥进博会作为全球国际公共产品的平台功能,助力进博会成为世界开放经济的新引擎。

  进博会既属于中国,又属于全球。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老百姓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进博会让中国更近距离感受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一流产品和服务,让更多高附加值产品进入了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和公司供应链菜单。同时,通过进博会,跨国企业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需求、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开发中国这一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通过进博会,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实在的货物、服务和数字贸易出口的新机会,从而推动本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化进程。当下,我们更应高质量办好进博会,不断拓展进博会的功能,让进博会超越进口采购功能,成为全球文化交流和技术互促的大平台;不断拓展进博会的形式,让进博会超越线下定期召开的形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常态交流的大舞台;不断完善进博会的重点内容,超越一般交易机制,转变为进一步完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合作的新契机。

  高质量办好进博会需要立足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研判国内外发展最新动态的战略布局。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的国内封闭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进博会通过商品技术展示,将推动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循环,促进我国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高端跃迁,在国际循环中占据有利地位。借助进博会,我国企业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国际最新动态,寻找与世界级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差距。竞争压力和学习效应的提高、全球创新要素的重新整合,都将有力促进我国企业创新力和市场服务意识的快速提升,从而更好服务国内大循环。进博会在帮助扩大我国进口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全球布局和国内循环提供了坚实的发展环境。事实证明,进博会有能力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崭新窗口、促进国内国际市场联动的纽带。

  高质量办好进博会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博会处处呈现着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已是进博会的灵魂。因此我们看到,第五届进博会正全力打造创新展会:新设农作物种业专区和人工智能专区,优化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拓展创新孵化专区,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汽车等领域的150多家初创企业进行集中展示,这些将为全球优质的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试验场和孵化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第五届进博会正全力打造绿色展会:践行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办展方向,持续打造“零碳进博”;第五届进博会正全力打造共享展会:新设“百强县、千强镇”对接专场,以促消费为主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此外,本届展会在数字技术赋能方面也有新突破,首次尝试推行“数字进博”展示平台,充分利用“云展示、云发布、云直播、云洽谈”等方式,赋能精准对接,提高参会实效。

  总的来看,进博会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新机遇,更预示着全球合作新前景。在前面4年不断探索完善的基础上,在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这场开放的盛会必将为中国和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

  (作者:刘志阳,系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讲席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进博会,让世界共享未来新机遇

2022-11-04 07:00 来源:光明日报 刘志阳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4日在上海开幕,将有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参加企业展,数量超过上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进博会的连续举办,正是搭建了这样一座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大平台。当下,更需要进一步发挥进博会作为全球国际公共产品的平台功能,助力进博会成为世界开放经济的新引擎。

  进博会既属于中国,又属于全球。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老百姓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进博会让中国更近距离感受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一流产品和服务,让更多高附加值产品进入了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和公司供应链菜单。同时,通过进博会,跨国企业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需求、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开发中国这一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通过进博会,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实在的货物、服务和数字贸易出口的新机会,从而推动本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化进程。当下,我们更应高质量办好进博会,不断拓展进博会的功能,让进博会超越进口采购功能,成为全球文化交流和技术互促的大平台;不断拓展进博会的形式,让进博会超越线下定期召开的形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常态交流的大舞台;不断完善进博会的重点内容,超越一般交易机制,转变为进一步完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合作的新契机。

  高质量办好进博会需要立足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研判国内外发展最新动态的战略布局。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的国内封闭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进博会通过商品技术展示,将推动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循环,促进我国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高端跃迁,在国际循环中占据有利地位。借助进博会,我国企业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国际最新动态,寻找与世界级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差距。竞争压力和学习效应的提高、全球创新要素的重新整合,都将有力促进我国企业创新力和市场服务意识的快速提升,从而更好服务国内大循环。进博会在帮助扩大我国进口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全球布局和国内循环提供了坚实的发展环境。事实证明,进博会有能力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崭新窗口、促进国内国际市场联动的纽带。

  高质量办好进博会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博会处处呈现着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已是进博会的灵魂。因此我们看到,第五届进博会正全力打造创新展会:新设农作物种业专区和人工智能专区,优化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拓展创新孵化专区,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汽车等领域的150多家初创企业进行集中展示,这些将为全球优质的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试验场和孵化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第五届进博会正全力打造绿色展会:践行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办展方向,持续打造“零碳进博”;第五届进博会正全力打造共享展会:新设“百强县、千强镇”对接专场,以促消费为主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此外,本届展会在数字技术赋能方面也有新突破,首次尝试推行“数字进博”展示平台,充分利用“云展示、云发布、云直播、云洽谈”等方式,赋能精准对接,提高参会实效。

  总的来看,进博会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新机遇,更预示着全球合作新前景。在前面4年不断探索完善的基础上,在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这场开放的盛会必将为中国和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

  (作者:刘志阳,系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讲席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