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妙手仁心,虽死犹生

2022年11月02日 08:08   来源:钱江晚报   洪信良

  据钱江晚报报道,10月27日,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病区创伤学术主任、主任中医师陈金洪因肝癌去世,年仅50岁。29日,富阳区新登镇长兰村老家的几百位村民自发前来送陈医生最后一程,加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朋友、同事、患者,送别队伍绵延超过1公里。

  陈金洪医生的微信里还有4000多位好友,绝大多数是他的病人。在他去世的一条朋友圈后面,悼念留言有上千条。

  一个罹患肝癌已长达7年之久、动过12次手术的医生,多年来以病人之躯在医院为病人正骨疗伤,一直坚持到去世前两周,他的离去,带着不一样的光芒。

  有人说,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我想以此来解读陈金洪医生的仁心仁术,可能是最合适的。毫无疑问,陈医生首先是伤病与康复之间的一座桥梁。在他的职业字典里,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他一直是医院里有名的“拼命三郎”,为家住老旧小区骨折老人上门诊疗,为外地赶来就诊的病人加班等到半夜。疫情期间,陈金洪数次请战去一线而不得,便另辟蹊径,开通免费在线诊疗服务,在一年时间里,帮助了全国107个地区的千余名患者。这座帮病人渡过伤病的桥梁,一直挺立到10月11日,他最后一次坐诊,直到被同事生拉硬拽地“押去”了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

  陈医生也是医术与医德传递的一座桥梁。作为浙江省中医药省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学科带头人,他获得过很多省、市级科技奖项,还自己动手设计了各种手术辅助器械。我想,对他的弟子来说,具体的医术医技的传授还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他身上那种对职业的极致的热忱、对病人的真挚的爱心,这方面传递的是医生真正的职业灵魂。他的徒弟蓝国华说老师“心里装满了病人,常常忘了自己”,说陈金洪有一次摔断三根肋骨,第二天还出诊和做手术;还有一次推掉自己的手术,去给患者做手术。这样的言传身教,相信早已让他的弟子们明白什么是医者仁心。

  一个罹患肝癌7年的病人,却始终坚守救死扶伤的医疗岗位,这不是简单的一句乐观所能概括的。陈医生虽然去世了,但他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理解生命的价值搭设了一座桥梁:每一天走在实现自我的道路上,这就是生命价值之所在。他的话很朴实:“人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和自豪就是为他人、为社会认真做好一件事。”是啊,诚如他所说,“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生命的奥义应该就在于此。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妙手仁心,虽死犹生

2022-11-02 08:08 来源:钱江晚报 洪信良

  据钱江晚报报道,10月27日,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病区创伤学术主任、主任中医师陈金洪因肝癌去世,年仅50岁。29日,富阳区新登镇长兰村老家的几百位村民自发前来送陈医生最后一程,加上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朋友、同事、患者,送别队伍绵延超过1公里。

  陈金洪医生的微信里还有4000多位好友,绝大多数是他的病人。在他去世的一条朋友圈后面,悼念留言有上千条。

  一个罹患肝癌已长达7年之久、动过12次手术的医生,多年来以病人之躯在医院为病人正骨疗伤,一直坚持到去世前两周,他的离去,带着不一样的光芒。

  有人说,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我想以此来解读陈金洪医生的仁心仁术,可能是最合适的。毫无疑问,陈医生首先是伤病与康复之间的一座桥梁。在他的职业字典里,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他一直是医院里有名的“拼命三郎”,为家住老旧小区骨折老人上门诊疗,为外地赶来就诊的病人加班等到半夜。疫情期间,陈金洪数次请战去一线而不得,便另辟蹊径,开通免费在线诊疗服务,在一年时间里,帮助了全国107个地区的千余名患者。这座帮病人渡过伤病的桥梁,一直挺立到10月11日,他最后一次坐诊,直到被同事生拉硬拽地“押去”了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

  陈医生也是医术与医德传递的一座桥梁。作为浙江省中医药省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的学科带头人,他获得过很多省、市级科技奖项,还自己动手设计了各种手术辅助器械。我想,对他的弟子来说,具体的医术医技的传授还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他身上那种对职业的极致的热忱、对病人的真挚的爱心,这方面传递的是医生真正的职业灵魂。他的徒弟蓝国华说老师“心里装满了病人,常常忘了自己”,说陈金洪有一次摔断三根肋骨,第二天还出诊和做手术;还有一次推掉自己的手术,去给患者做手术。这样的言传身教,相信早已让他的弟子们明白什么是医者仁心。

  一个罹患肝癌7年的病人,却始终坚守救死扶伤的医疗岗位,这不是简单的一句乐观所能概括的。陈医生虽然去世了,但他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理解生命的价值搭设了一座桥梁:每一天走在实现自我的道路上,这就是生命价值之所在。他的话很朴实:“人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和自豪就是为他人、为社会认真做好一件事。”是啊,诚如他所说,“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生命的奥义应该就在于此。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