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022年10月21日 07:10   来源:人民日报   李 拯

  回顾十年,深刻指出“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展望未来,着重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过去、擘画未来,建设美丽中国是持之以恒的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掷地有声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最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感受到,转化为真实可感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新时代十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我国地表水Ⅰ至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84.9%,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持续保持双增长,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人们从畅快的呼吸、清新的空气、秀美的山河中,真切感受到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不断被满足,真切体会到何谓“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并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新征程上,我们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继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统一,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锦绣河山更加壮美,让良好生态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022-10-21 07:10 来源:人民日报 李 拯

  回顾十年,深刻指出“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展望未来,着重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过去、擘画未来,建设美丽中国是持之以恒的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掷地有声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最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感受到,转化为真实可感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新时代十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我国地表水Ⅰ至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84.9%,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持续保持双增长,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人们从畅快的呼吸、清新的空气、秀美的山河中,真切感受到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不断被满足,真切体会到何谓“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并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新征程上,我们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继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统一,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锦绣河山更加壮美,让良好生态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