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珍惜盘中餐,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2022年10月19日 06:59   来源:北京晚报   贾亮

  10月17日上午,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首场记者招待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在回答关于“粮食安全”的提问时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面夯实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句话就是说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加快构建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巧合的是,10月16日是第42个世界粮食日,这一周也是我国今年的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正是“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与二十大报告中有关粮食安全的论述精神可谓高度契合。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我们这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最基础的安全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在国家总体安全观中具有压舱石的意义。经过数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经过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稼穑,中国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仅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让十几亿人告别饿肚子,放眼古今中外,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而且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居安思危,切不能因为现在吃饱吃好了,就忘了饿肚子的历史;不能因为粮食丰收了,就忘记了勤俭节约的美德。粮食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肚子,每一个人对粮食的态度又决定了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毫不夸张地讲,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绝不只是种粮者的事,也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而是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每个人浪费一点,加起来就令人触目惊心;每个人节约一点,加起来就让人多点吃得饱的安心。

  令人痛心的是,现实生活中,餐桌上的浪费仍比比皆是。有人为了所谓的面子,明知吃不完也要点上一大桌;有人觉得花了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浪费;有人我行我素,对出于好心进行劝诫者出言不逊。对公众而言,对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感激和崇敬,应该化为节约粮食的具体行动;纵然禾下乘凉梦已经实现,也经不起一丝一毫的浪费。为了刹住浪费粮食的歪风邪气,校正公众心中的节约标尺,去年出台的《反食品浪费法》,已将反对食品浪费行为纳入法治轨道。但针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还需要加大惩戒力度;节约粮食习惯的养成,仍然任重道远。

  粒粒盘中餐里,不仅凝结了“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更关乎“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幸福。近日,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北京市教委联合主办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活动号召首都市民积极行动起来,落实“光盘行动”,做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的爱粮节粮宣传员。节约是个人美德、节约是优秀品质、节约更是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不遗余“粒”,共同为端牢中国饭碗、共创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珍惜盘中餐,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2022-10-19 06:59 来源:北京晚报 贾亮

  10月17日上午,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首场记者招待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丛亮在回答关于“粮食安全”的提问时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面夯实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句话就是说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加快构建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巧合的是,10月16日是第42个世界粮食日,这一周也是我国今年的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正是“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与二十大报告中有关粮食安全的论述精神可谓高度契合。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我们这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最基础的安全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在国家总体安全观中具有压舱石的意义。经过数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经过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稼穑,中国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仅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让十几亿人告别饿肚子,放眼古今中外,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而且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居安思危,切不能因为现在吃饱吃好了,就忘了饿肚子的历史;不能因为粮食丰收了,就忘记了勤俭节约的美德。粮食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肚子,每一个人对粮食的态度又决定了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毫不夸张地讲,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绝不只是种粮者的事,也不只是科学家的事情,而是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每个人浪费一点,加起来就令人触目惊心;每个人节约一点,加起来就让人多点吃得饱的安心。

  令人痛心的是,现实生活中,餐桌上的浪费仍比比皆是。有人为了所谓的面子,明知吃不完也要点上一大桌;有人觉得花了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浪费;有人我行我素,对出于好心进行劝诫者出言不逊。对公众而言,对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感激和崇敬,应该化为节约粮食的具体行动;纵然禾下乘凉梦已经实现,也经不起一丝一毫的浪费。为了刹住浪费粮食的歪风邪气,校正公众心中的节约标尺,去年出台的《反食品浪费法》,已将反对食品浪费行为纳入法治轨道。但针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还需要加大惩戒力度;节约粮食习惯的养成,仍然任重道远。

  粒粒盘中餐里,不仅凝结了“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更关乎“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幸福。近日,北京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北京市教委联合主办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活动号召首都市民积极行动起来,落实“光盘行动”,做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的爱粮节粮宣传员。节约是个人美德、节约是优秀品质、节约更是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不遗余“粒”,共同为端牢中国饭碗、共创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