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钢球后水球“变懒”,空中旋转的T字扳手会自己“掉头”,用2米长的吸管轻松喝到果汁……10月12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三课如约开讲。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新教室”问天实验舱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许多青少年在这场特殊的“天地对话”中收获颇丰。
“天宫课堂”始于2013年6月20日。彼时,中国空间站还未入驻太空,神舟十号乘组航天员们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开启了中国的首次太空授课。斗转星移,随着中国空间站实现长期在轨运行,“天宫课堂”也变得愈加丰富、新意迭出。就拿本次授课来说,讲堂换到了问天实验舱,展示空间更大,双向互动更流畅。这其中的发展跃进,令人感慨。
“天宫课堂”不断升级,背后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也刷新了中国科普的新高度。青少年时期本就是人生兴趣萌芽的关键期,“水和蜡烛燃烧呈球状”“混合物可以均匀地混合”“不同粗细吸管插入水中会出现‘毛细效应’”……九天之上的科学实验,妙趣横生,颠覆想象,为广大青少年打开了一扇触摸科学、爱上科学的窗口。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展实验,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地面提问,航天员在太空答疑,天地实时互动,在不断思考、交流、探索、回味中,心中问号被一一拉平,科学的种子也由此扎根。
“天宫课堂”是传承,是梦想,是向上仰望,蕴藏着中国航天不断向前的无穷潜力。据王亚平介绍,首次太空授课后,“有很多孩子因此喜欢上了航天,也有孩子因此报考了航天专业,甚至有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为我的同事,这也是让我非常骄傲和自豪的地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接力追梦,正是中国航天的别样浪漫。科技的根本在教育,事业的成功靠接续,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心里,把知识技能印进脑海里,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就会有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我们期待着“天宫课堂”的下一次开讲,也祝福代代青年接续向前,开创中国航天的下一个辉煌!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