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反向旅游”兴起,年轻人的口味为啥变了

2022年10月10日 06:54   来源:光明网   熊 志

  据媒体报道,今年国庆,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与传统的旅游人群不同,他们中的不少人通过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宅”式度假的方式,让自己的假期更加舒适。

  非著名旅游小城,反而成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从一些在线旅游平台提供的数据看,“反向旅游”确实正在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新趋势,像河北衡水、黑龙江鹤岗、山东日照、四川乐山、陕西汉中等多个非传统旅游城市,国庆期间都迎来了旅游订单的显著增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而是选择“反向旅游”,其实也不奇怪。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在节假日期间,往往都是人山人海。一方面,游客太多容易降低旅游体验,比如长时间排队、堵到走不动路等等;另一方面,随着需求暴涨,餐饮、住宿、机票等费用水涨船高,去热门旅游城市“浅”玩一下,可能就要花掉一个月的工资。

  与此同时,现在的互联网十分发达,各种种草平台一传十、十传百,一些值得游玩的小众城市、景点同样能够成功出圈。可以说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冷门旅游目的地的能见度在不断提升。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与其花大价钱去热门目的地“添堵”,不如到这些小众地区,不仅成本更低,还更清净休闲,更惬意。而且没有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的状态,能让游客从其中体验到原生态的味道。

  所以,年轻人告别扎堆,带动“反向旅游”兴起,并不是坏事。至少,它意味着人们的旅游选择更多元化了,可以有一条更有性价比的旅游路径选择。这种多元化、性价比,其实能为旅游消费市场撬动更多的增量。

  更重要的是,“反向旅游”对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分流,还能够倒逼其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而不是躺在自然资源上坐地收钱。

  比如不少网友就提到,一些传统的热门景区,被过度地商业开发,并且基本上被开发得千篇一律,尤其是像各地的一些“古镇”,卖的都是同样的美食小吃、同样的文创产品,缺少本地特色。

  反倒是那些冷门景点,保留着足够多的本地风貌和特色,没有被过度商业化,没有如出一辙的美食小吃,没有贵到离谱的物价,它们能给游客带来更加良好的旅游体验。

  可以这样说,“反向旅游”代表的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意味着互联网种草时代,年轻人不再盲目从众扎堆,而是对旅游体验、游玩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市场也应该加快优质产品的供给,尤其是一些传统的热门景区,应该将服务和体验不断升级。仗着旅游资源丰富、唯一便不思进取,迟早会被游客慢慢抛弃。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反向旅游”兴起,年轻人的口味为啥变了

2022-10-10 06:54 来源:光明网 熊 志

  据媒体报道,今年国庆,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与传统的旅游人群不同,他们中的不少人通过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宅”式度假的方式,让自己的假期更加舒适。

  非著名旅游小城,反而成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从一些在线旅游平台提供的数据看,“反向旅游”确实正在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新趋势,像河北衡水、黑龙江鹤岗、山东日照、四川乐山、陕西汉中等多个非传统旅游城市,国庆期间都迎来了旅游订单的显著增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而是选择“反向旅游”,其实也不奇怪。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在节假日期间,往往都是人山人海。一方面,游客太多容易降低旅游体验,比如长时间排队、堵到走不动路等等;另一方面,随着需求暴涨,餐饮、住宿、机票等费用水涨船高,去热门旅游城市“浅”玩一下,可能就要花掉一个月的工资。

  与此同时,现在的互联网十分发达,各种种草平台一传十、十传百,一些值得游玩的小众城市、景点同样能够成功出圈。可以说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冷门旅游目的地的能见度在不断提升。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与其花大价钱去热门目的地“添堵”,不如到这些小众地区,不仅成本更低,还更清净休闲,更惬意。而且没有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的状态,能让游客从其中体验到原生态的味道。

  所以,年轻人告别扎堆,带动“反向旅游”兴起,并不是坏事。至少,它意味着人们的旅游选择更多元化了,可以有一条更有性价比的旅游路径选择。这种多元化、性价比,其实能为旅游消费市场撬动更多的增量。

  更重要的是,“反向旅游”对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分流,还能够倒逼其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而不是躺在自然资源上坐地收钱。

  比如不少网友就提到,一些传统的热门景区,被过度地商业开发,并且基本上被开发得千篇一律,尤其是像各地的一些“古镇”,卖的都是同样的美食小吃、同样的文创产品,缺少本地特色。

  反倒是那些冷门景点,保留着足够多的本地风貌和特色,没有被过度商业化,没有如出一辙的美食小吃,没有贵到离谱的物价,它们能给游客带来更加良好的旅游体验。

  可以这样说,“反向旅游”代表的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意味着互联网种草时代,年轻人不再盲目从众扎堆,而是对旅游体验、游玩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市场也应该加快优质产品的供给,尤其是一些传统的热门景区,应该将服务和体验不断升级。仗着旅游资源丰富、唯一便不思进取,迟早会被游客慢慢抛弃。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