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推动解决老年人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现实需求问题,努力满足亿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老龄工作,是家事也是国事。从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事业跑出“加速度”——全面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老年社会保障安全网,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8连涨”,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家庭养老床位、时间银行、老年餐桌等多元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广大“银发一族”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老年人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断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共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床位数是2012年底的近2倍。护理上门、家医团队、专病管理等专业的医疗和照料服务,更是让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老年人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还有余力为社会做出贡献,社会也需要老年人群释放更多的能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从直播卖花的“网红”老人于秋华,到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叶连平,从76岁的滑冰“少年”姬大爷,到70岁的挖掘机“老祖”杨奶奶,十年来,积极老龄观日益深入人心,“老有所为”成为了新时代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大国养老,小事要办好。除了吃饭、看病、安居、乐业、陪伴等基本需求外,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更值得关注。比如,不能让老年人总是被“卡”在智慧生活的门外,加快实现对老人的“数字反哺”正当其时。
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我们应当认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每个老年人都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