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挤掉水分,为天价种植牙止“疼”

2022年09月16日 10:24   来源:北京晚报   辛音

  日前,国家医保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946号建议的答复中称,国家医保局近期梳理汇总了全国各地口腔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情况,将启动口腔种植医疗服务和耗材收费专项整治,规范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降低偏高的医疗费用负担。与之呼应的,是国家医保局在近日发布的《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其中明确,三级公立医院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部分的总价原则上不超过4500元;种植体、牙冠等耗材的价格将分别通过集采和竞价挂网的方式挤出水分,降低价格。

  口腔种植费用已经成为百姓就医的普遍痛点。据本报报道,“半口15万到20万元,全口30万到40万元”,一些民营口腔医院门诊部给出的种植牙报价,常常让客户心惊肉跳。“种一口牙等于买一辆宝马”、“全口一套房标价”,让不少患者“望牙兴叹”。

  口腔种植领域“天价收费”,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该项目价格组成十分复杂,耗材及服务本身标价不菲,且对人工操作的水平有较高要求。此外,种植牙市场鱼龙混杂,一些机构巧立名目甚至随意加价,对耗材和服务占比含混不清,致使最终摆在患者面前的,是一笔怎么算也对不上的糊涂账。

  国家医保局的专项治理,剑指种植牙价格过高现状和欺诈乱象。其中,对于三级公立医院常规种植牙项目,划定了门诊诊查、生化检验和影像检查、种植体植入、牙冠置入等服务价格的参考总和,创新了全流程价格调控,规避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信息不对称”的空子;对于种植体、牙冠等集采及竞价挂网的计划,则有利于挤压流通过程中存在的虚高空间。一面从服务“软件”上控高,一面在材质“硬件”上挤水;双管齐下,为的就是进一步降低种植牙的整体价格,保障更多患者获得负担得起的缺牙修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还要求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口腔种植价格监管,对价格高、采用“介绍费”“好处费”买卖客源引流的予以公开曝光。这意味着,实行自主定价的民营医疗机构,不可以对新政置之不理,更不能向患者漫天要价。公立医疗机构的全流程服务价格,客观上提高了患者对乱收费现象的警惕和举报意识,从而倒逼民营医疗机构在价格方面加强自我约束。无论是直截了当的参考线,还是实实在在的严举措,无不体现了政府回应百姓需求的力度和决心,必定能形成种植牙降价的重要推动力。

  当然,若想让种植牙成为人人可及的平民消费,还需不断加大牙科人才培养、创新耗材技术水平。新规发布,令患者充满期待,算是给这条降价之路,开了个好头。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挤掉水分,为天价种植牙止“疼”

2022-09-16 10:24 来源:北京晚报 辛音

  日前,国家医保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946号建议的答复中称,国家医保局近期梳理汇总了全国各地口腔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情况,将启动口腔种植医疗服务和耗材收费专项整治,规范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降低偏高的医疗费用负担。与之呼应的,是国家医保局在近日发布的《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其中明确,三级公立医院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部分的总价原则上不超过4500元;种植体、牙冠等耗材的价格将分别通过集采和竞价挂网的方式挤出水分,降低价格。

  口腔种植费用已经成为百姓就医的普遍痛点。据本报报道,“半口15万到20万元,全口30万到40万元”,一些民营口腔医院门诊部给出的种植牙报价,常常让客户心惊肉跳。“种一口牙等于买一辆宝马”、“全口一套房标价”,让不少患者“望牙兴叹”。

  口腔种植领域“天价收费”,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该项目价格组成十分复杂,耗材及服务本身标价不菲,且对人工操作的水平有较高要求。此外,种植牙市场鱼龙混杂,一些机构巧立名目甚至随意加价,对耗材和服务占比含混不清,致使最终摆在患者面前的,是一笔怎么算也对不上的糊涂账。

  国家医保局的专项治理,剑指种植牙价格过高现状和欺诈乱象。其中,对于三级公立医院常规种植牙项目,划定了门诊诊查、生化检验和影像检查、种植体植入、牙冠置入等服务价格的参考总和,创新了全流程价格调控,规避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信息不对称”的空子;对于种植体、牙冠等集采及竞价挂网的计划,则有利于挤压流通过程中存在的虚高空间。一面从服务“软件”上控高,一面在材质“硬件”上挤水;双管齐下,为的就是进一步降低种植牙的整体价格,保障更多患者获得负担得起的缺牙修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还要求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口腔种植价格监管,对价格高、采用“介绍费”“好处费”买卖客源引流的予以公开曝光。这意味着,实行自主定价的民营医疗机构,不可以对新政置之不理,更不能向患者漫天要价。公立医疗机构的全流程服务价格,客观上提高了患者对乱收费现象的警惕和举报意识,从而倒逼民营医疗机构在价格方面加强自我约束。无论是直截了当的参考线,还是实实在在的严举措,无不体现了政府回应百姓需求的力度和决心,必定能形成种植牙降价的重要推动力。

  当然,若想让种植牙成为人人可及的平民消费,还需不断加大牙科人才培养、创新耗材技术水平。新规发布,令患者充满期待,算是给这条降价之路,开了个好头。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