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弹窗广告,岂能想弹就弹?

2022年09月16日 09:35   来源:人民网   向学笙

  备受争议的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有望步入正轨。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对弹窗信息推送服务进行规范管理、划定合规边界,此举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受到网友的强烈支持。

  作为信息推送服务的一种方式,互联网弹窗为用户浏览查看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点开网页,扑面而来的弹窗广告让人猝不及防;打开软件,轮番轰炸的弹窗信息令人防不胜防……不少企业和平台为了攫取流量、谋求利益,将弹窗推送技术简单化、广告化、低俗化,制造了不少网络世界的“牛皮癣”。为此,《规定》紧盯弹窗新闻信息推送、弹窗信息内容导向、弹窗广告等重点环节,着力解决利用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广告无法一键关闭、恶意炒作娱乐八卦、推送频次过多过滥、推送信息内容比例不合理、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等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弹窗广告,岂能想弹就弹?《规定》的出台,可谓给泛滥的弹窗广告戴上了“紧箍咒”。强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提出“科学设定新闻信息和垂直领域内容占比,体现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明确“告知用户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具体形式、内容频次、取消渠道等,充分考虑用户体验”,要求“显著标明‘广告’和关闭标志,确保弹窗广告一键关闭”……从推送主体到用户体验,从推送内容到呈现形式,每一条都剑指弹窗信息推送种种乱象,旨在堵上任何可能的短板和漏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不过,立规矩更要守规矩。在这方面,《规定》既要求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也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建立健全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行业准则,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更明确要求网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管理。只有理清各方责任归属,细化监督管理措施,增强整治检查力度,形成协同治理长效机制,方能确保《规定》落到实处、落地见效。

  培厚优质内容的土壤,修剪杂乱无序的枝丫,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才能杜绝弹窗广告野蛮生长,让弹窗成为宝贵信息的入口,而不是坑蒙拐骗的陷阱,还网民清朗的网络空间、健康的网络生态。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弹窗广告,岂能想弹就弹?

2022-09-16 09:35 来源:人民网 向学笙

  备受争议的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有望步入正轨。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对弹窗信息推送服务进行规范管理、划定合规边界,此举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受到网友的强烈支持。

  作为信息推送服务的一种方式,互联网弹窗为用户浏览查看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点开网页,扑面而来的弹窗广告让人猝不及防;打开软件,轮番轰炸的弹窗信息令人防不胜防……不少企业和平台为了攫取流量、谋求利益,将弹窗推送技术简单化、广告化、低俗化,制造了不少网络世界的“牛皮癣”。为此,《规定》紧盯弹窗新闻信息推送、弹窗信息内容导向、弹窗广告等重点环节,着力解决利用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广告无法一键关闭、恶意炒作娱乐八卦、推送频次过多过滥、推送信息内容比例不合理、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等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弹窗广告,岂能想弹就弹?《规定》的出台,可谓给泛滥的弹窗广告戴上了“紧箍咒”。强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提出“科学设定新闻信息和垂直领域内容占比,体现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明确“告知用户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具体形式、内容频次、取消渠道等,充分考虑用户体验”,要求“显著标明‘广告’和关闭标志,确保弹窗广告一键关闭”……从推送主体到用户体验,从推送内容到呈现形式,每一条都剑指弹窗信息推送种种乱象,旨在堵上任何可能的短板和漏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不过,立规矩更要守规矩。在这方面,《规定》既要求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也鼓励互联网行业组织建立健全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行业准则,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更明确要求网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管理。只有理清各方责任归属,细化监督管理措施,增强整治检查力度,形成协同治理长效机制,方能确保《规定》落到实处、落地见效。

  培厚优质内容的土壤,修剪杂乱无序的枝丫,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才能杜绝弹窗广告野蛮生长,让弹窗成为宝贵信息的入口,而不是坑蒙拐骗的陷阱,还网民清朗的网络空间、健康的网络生态。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