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022年09月09日 07:38   来源:光明日报   蔡毅强 许耀桐

  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就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也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揭示了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规律。《共产党宣言》提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晚年通过对东方各民族特别是俄国的社会状况的研究形成了他的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学说,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以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俄国式的革命”道路,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以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探索了社会主义胜利的新途径,并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不仅彰显了其强大生命力,更为重要的是证明了当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理论科学性。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巩固拓展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步伐,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纵观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追求在于以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值最大化。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本身来看,收入分配不平等日益严重,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剧收入、财富和机会不平等。从国与国之间来看,欧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经济增长和信息传播并未改变资本深层结构与社会不平等的现实”。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防止和克服西方传统现代化伴生的物质主义膨胀、社会两极分化、生态恶化等种种弊病。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完成的工业化历程,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同时,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必将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进一步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蕴含的方法论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华文化具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就自觉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国内建设,并提出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属于第三世界等论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倡导,为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成功地树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形象和争取到应有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做出战略谋划,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人类向何处去”世界之问,是破解和平、发展、治理、信任和文明等领域难题的钥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西方国家“资本优先”“本国优先”的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在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为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福祉。中国越强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就越大。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世界历史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旧时代,那么,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是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狭隘视阈,最有希望在东西方之间、南北国家之间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时代。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预言的:“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就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与世界都需要的礼物。”

  (作者:蔡毅强,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许耀桐,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022-09-09 07:38 来源:光明日报 蔡毅强 许耀桐

  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就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也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揭示了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规律。《共产党宣言》提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晚年通过对东方各民族特别是俄国的社会状况的研究形成了他的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学说,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以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俄国式的革命”道路,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以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探索了社会主义胜利的新途径,并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不仅彰显了其强大生命力,更为重要的是证明了当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理论科学性。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巩固拓展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步伐,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纵观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一条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追求在于以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值最大化。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本身来看,收入分配不平等日益严重,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剧收入、财富和机会不平等。从国与国之间来看,欧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经济增长和信息传播并未改变资本深层结构与社会不平等的现实”。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发展成果,防止和克服西方传统现代化伴生的物质主义膨胀、社会两极分化、生态恶化等种种弊病。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完成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完成的工业化历程,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同时,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必将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进一步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蕴含的方法论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华文化具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就自觉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国内建设,并提出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属于第三世界等论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倡导,为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成功地树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形象和争取到应有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做出战略谋划,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人类向何处去”世界之问,是破解和平、发展、治理、信任和文明等领域难题的钥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西方国家“资本优先”“本国优先”的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在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为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福祉。中国越强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就越大。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世界历史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旧时代,那么,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是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狭隘视阈,最有希望在东西方之间、南北国家之间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时代。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预言的:“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就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与世界都需要的礼物。”

  (作者:蔡毅强,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许耀桐,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