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和电商平台,线上图书售卖更为方便快捷,但与此同时,盗版图书也在电商平台上横行,严重挤压正版图书的市场,影响作者创作积极性,阻碍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而且,盗版图书印制质量差、内容错误多,会对读者获取知识产生困扰,甚至采用有害材料,严重危害读者身心健康。(9月6日《法治日报》)
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书籍是大众积累学术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主要载体。互联网电商的快速发展,图书搭上电商销售的快车,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商主播对书籍的介绍,挑选自己心仪的书籍作品。借助互联网内容的广泛传播,不仅让更多“小众”“冷门”书籍内容拥有了“出圈”机会, 更是进一步丰富了大众的文化资源和精神享受。然而,这样的双向利好,却被一些不良商家利用,通过售卖盗版图书的方式牟利。如今,互联网盗版图书已经逐渐形成灰色产业,为了进一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降低盗版书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必须及时斩断相关产业链。
斩断盗版图书的利益链,要对相关商家“重拳出击”。近年来,有关部门对于盗版书籍销售,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改活动。通过落实平台主体责任的方式,倒逼平台加强站内监管。然而,平台的监管范围毕竟有限,其对商家的处罚措施也只能局限在下架产品、封号等站内操作,商家换个平台就能卷土重来,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对盗版图书产业进行打击,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商家主体责任的落实。只有让商家“伤筋动骨”,才会对盗版图书经营敬而远之。
全网肃清盗版图书销售,还需电商平台“强强联手”。电商销售,自然离不开数字化监管。诚然,各大电商平台的审查算法都在不断优化,但其主要的审核方式仍是基于关键词捕捉与图像筛查,在对盗版图书的甄别方面,存在一定监管短板。想要实现对盗版图书的“一网打尽”,遏制不良商家“狡兔三窟”,各平台之间当进一步构建不良商家的数据共享库,通过大数据筛查,对商家店铺申请信息进行审核,在店铺构建初期就将不良商家拒之门外。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