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市场主体从“小事情”抓起

2022年08月31日 07:41   来源:南方日报   丁建庭

  卖出5斤超标芹菜收入20元被罚6.6万元,售出4板过期4天的酸奶退货后被罚2万元……近日,国务院19个督查组奔赴各地开展实地督查,发现一些行政处罚存在“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微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今年以来,受国内外一些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市场主体生存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助力万千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积能蓄势。这些政策措施成效如何?市场主体的感受怎样?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的目的,就是要察实情、出实招,聚焦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督促各地切实担负起应负的责任,协调解决各地经济恢复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各项政策效应加快释放。

  本次国务院大督查从一开始就强调,“坚持带着线索去、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目前披露的一系列典型问题也印证了这一点。除了“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还发现一家企业4个月内遭遇5次“吃拿卡要”、口岸通关服务企业超范围超标准收费、办居住证要申办人先交房产出租税、中重型大货车上牌难被逼找中介高价办理、政府采购优先选择“小册子”里的服务业企业、大量农田机电井遭损毁废弃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比较典型,其中不乏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比如“过罚不当”“吃拿卡要”等。因为一些政府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甚至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经营难度和群众办事难度,对当地营商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在当前如此重视稳市场主体的背景下尤显不合时宜。

  国务院督查组关注到5斤芹菜、4板酸奶这样的“小事情”,也体现了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工作导向。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6亿户,其中小微市场主体数量庞大,仅个体工商户就突破了1亿户。小微市场主体量多面广,是经济活力的体现,也是带动就业的主力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越发凸显。同时,小微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偏弱,受疫情影响和外部环境冲击比较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市场监管部门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更应该承担起保护市场主体的职责。对于有违法行为特别是轻微违法、初次违法的市场主体,不能过度惩罚,而应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几斤芹菜、几板酸奶看似是“小事情”,暴露的却是市场监管理念的“大问题”。市场监管并非处罚越高效果就越好,更不是要把市场主体“管死”,而是要“管活”、管得欣欣向荣。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督查工作的重点。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咬住问题不放松,切实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区别对待个别问题和共性问题、偶发问题和长期问题、表面问题和本质问题。对于个别问题、偶发问题、表面问题,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确实不能立即改正的要制定方案、建立台账,并且明确责任人、明确分工、明确落实的时间表,按计划整改。而对于共性问题、长期问题、本质问题,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一竿子插到底,切实把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并适时开展督查“回头看”,防止整改浮在表面、流于形式,防止有关问题过一段时间“死灰复燃”。这次国务院大督查发现的问题,许多都是共性问题、长期问题,不但发生地要认真整改,其他地方也要以此为契机,对照自查、认真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督查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任务繁重。本次国务院大督查就是为了确保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时快速、有力有效落地实施,各地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千方百计稳经济,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通过解决一件件群众关切的“小事情”,形成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的“大效果”,努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稳市场主体从“小事情”抓起

2022-08-31 07:41 来源:南方日报 丁建庭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