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食堂”里的温暖智慧

2022年08月12日 07:57   来源:北京日报   郑宇飞

  最近,云南的玉米、水果等进入成熟期,而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亚洲象就常去老乡家地里“蹭饭”。为此,云南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就地开设“大象食堂”——政府牵头,保险赔付,鼓励村民在因亚洲象侵扰频繁而撂荒的土地上种植芭蕉、玉米等。如此,大象们吃饱喝足,村民们也能受益。

  暖心的“大象食堂”,其实是在人与象间设立的“缓冲带”。近30年间,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已从低谷时的150头左右增至300多头,数量翻番也意味着人象共处的空间进一步重叠。尤其是这些年,大象“越界”侵扰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村民为避险撂荒良田,直接与间接损失都不少。如今,当地政府主动作为,用兜底政策来缓解人象冲突,展现出对自然生态的包容友善,以及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充分体察,值得点赞。

  野生动物频频来访,是环境保护成果的直接体现,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课题。从亚洲象群“出走”保护区,到扬子鳄水中探头“求投喂”,再到一级保护动物羚牛现身景区,我们越来越近距离体会到了动物的可爱可亲,可也在“人虎相遇”“人貉邂逅”中看到了它们的任性、野性。显然,生态环境越好,保护意识与举措越要与时俱进。今天,在重建栖息地、防范盗猎危机等基本要求之上,让人与动物的共处更为和谐,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工作。

  无论是保护动物的“地盘”,还是维护人的权益,终究要落到治理举措上来。这些年来,为野生动物设置“迁徙走廊”,并由专业人员一路相随;在动物活动频繁区域加强宣传警示,培训群众应急技能……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不少经验。而在应急方案之外,亟须形成一整套长效机制。比如,加强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监测,定期对种群数量和环境容量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开展科学调控;比如,完善补偿方案,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合理定损,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业务。源头防范、综合施策,在人类生产生活与保护野生动物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才能进一步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草长莺飞,虎啸猿啼,都是美丽中国最生动的注脚。期待各地因地制宜,期待“大象食堂”越来越多,讲述更多生态中国的动人故事。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

“大象食堂”里的温暖智慧

2022-08-12 07:57 来源:北京日报 郑宇飞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