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口袋公园”容纳方寸之美

2022年08月12日 07:55   来源:南方日报   静 子

  城市空间寸土寸金,绿化文章该怎么做?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2022年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促进解决群众身边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

  绿色“小口袋”装满民生“大幸福”。充分利用城市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着力打造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化活动场地,可以让城市更有面子、让市民享受里子。具体讲,“口袋公园”有利于提升都市品质与韵律,成为点缀“钢铁森林”的一抹青绿;于市民而言,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的宜居宜游生活,也是提升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一城一园一故事,一步一景一惊艳,盛满美好与幸福的“口袋公园”值得期许与关注。

  见缝插“绿”是社会共识,如何下好“绣花功夫”?从整体效果看,打造“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美丽格局契合城市现代化理念,这就要求在设计和建设上独具匠心、有的放矢。一方面,文化创意点亮品质生活,设计方案有必要加入人文元素。比如福建泉州的“口袋公园”建设注重融入闽南建筑文化,多次利用街头巷尾搜集的旧石构件等砌筑花池。赋予小微绿地以文化内涵,“袖珍公园”成为当地居民记住乡愁、外地游客了解城市精神的神奇口袋。

  另一方面,力避“媚洋、求怪”等备受诟病的建筑风气,打造适合当地风土人情的“口袋公园”才是正途。修建造型怪异的小微建筑、盲目引进外来树种、移植奇花异草……一系列城园不和谐乱象损害着城市的品质与形象。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才是打造特色文化地标、绿色地标的应有姿态。《通知》要求“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优先选用乡土植物”,正是为了强调各地结合实际状况建园筑景。

  建成投用从来都不是终点,而是管理维护的新起点。综观各地“口袋公园”普遍存在的管护难题,诸如卫生环境“脏乱差”、有限场地被电动车挤占,直接影响市民走入绿化空间的休闲体验。从“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这一重要理念出发,守护好“绿色福利”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开展“口袋公园”认领活动,探索推行园长制、志愿服务等管理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相关服务的供给等,各类创新性举措正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口袋公园”兜起城市的方寸之美,形成点缀城市的亮丽风景。下功夫建好绿色空间、用实招护好民生福祉,如此方能抵达最近的“诗与远方”、转角遇见美丽的“烟火”。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口袋公园”容纳方寸之美

2022-08-12 07:55 来源:南方日报 静 子

  城市空间寸土寸金,绿化文章该怎么做?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2022年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促进解决群众身边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

  绿色“小口袋”装满民生“大幸福”。充分利用城市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着力打造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化活动场地,可以让城市更有面子、让市民享受里子。具体讲,“口袋公园”有利于提升都市品质与韵律,成为点缀“钢铁森林”的一抹青绿;于市民而言,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的宜居宜游生活,也是提升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一城一园一故事,一步一景一惊艳,盛满美好与幸福的“口袋公园”值得期许与关注。

  见缝插“绿”是社会共识,如何下好“绣花功夫”?从整体效果看,打造“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美丽格局契合城市现代化理念,这就要求在设计和建设上独具匠心、有的放矢。一方面,文化创意点亮品质生活,设计方案有必要加入人文元素。比如福建泉州的“口袋公园”建设注重融入闽南建筑文化,多次利用街头巷尾搜集的旧石构件等砌筑花池。赋予小微绿地以文化内涵,“袖珍公园”成为当地居民记住乡愁、外地游客了解城市精神的神奇口袋。

  另一方面,力避“媚洋、求怪”等备受诟病的建筑风气,打造适合当地风土人情的“口袋公园”才是正途。修建造型怪异的小微建筑、盲目引进外来树种、移植奇花异草……一系列城园不和谐乱象损害着城市的品质与形象。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才是打造特色文化地标、绿色地标的应有姿态。《通知》要求“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优先选用乡土植物”,正是为了强调各地结合实际状况建园筑景。

  建成投用从来都不是终点,而是管理维护的新起点。综观各地“口袋公园”普遍存在的管护难题,诸如卫生环境“脏乱差”、有限场地被电动车挤占,直接影响市民走入绿化空间的休闲体验。从“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这一重要理念出发,守护好“绿色福利”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开展“口袋公园”认领活动,探索推行园长制、志愿服务等管理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相关服务的供给等,各类创新性举措正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口袋公园”兜起城市的方寸之美,形成点缀城市的亮丽风景。下功夫建好绿色空间、用实招护好民生福祉,如此方能抵达最近的“诗与远方”、转角遇见美丽的“烟火”。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