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寸土寸金,绿化文章该怎么做?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2022年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促进解决群众身边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
绿色“小口袋”装满民生“大幸福”。充分利用城市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着力打造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化活动场地,可以让城市更有面子、让市民享受里子。具体讲,“口袋公园”有利于提升都市品质与韵律,成为点缀“钢铁森林”的一抹青绿;于市民而言,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的宜居宜游生活,也是提升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一城一园一故事,一步一景一惊艳,盛满美好与幸福的“口袋公园”值得期许与关注。
见缝插“绿”是社会共识,如何下好“绣花功夫”?从整体效果看,打造“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美丽格局契合城市现代化理念,这就要求在设计和建设上独具匠心、有的放矢。一方面,文化创意点亮品质生活,设计方案有必要加入人文元素。比如福建泉州的“口袋公园”建设注重融入闽南建筑文化,多次利用街头巷尾搜集的旧石构件等砌筑花池。赋予小微绿地以文化内涵,“袖珍公园”成为当地居民记住乡愁、外地游客了解城市精神的神奇口袋。
另一方面,力避“媚洋、求怪”等备受诟病的建筑风气,打造适合当地风土人情的“口袋公园”才是正途。修建造型怪异的小微建筑、盲目引进外来树种、移植奇花异草……一系列城园不和谐乱象损害着城市的品质与形象。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才是打造特色文化地标、绿色地标的应有姿态。《通知》要求“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优先选用乡土植物”,正是为了强调各地结合实际状况建园筑景。
建成投用从来都不是终点,而是管理维护的新起点。综观各地“口袋公园”普遍存在的管护难题,诸如卫生环境“脏乱差”、有限场地被电动车挤占,直接影响市民走入绿化空间的休闲体验。从“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这一重要理念出发,守护好“绿色福利”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开展“口袋公园”认领活动,探索推行园长制、志愿服务等管理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相关服务的供给等,各类创新性举措正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口袋公园”兜起城市的方寸之美,形成点缀城市的亮丽风景。下功夫建好绿色空间、用实招护好民生福祉,如此方能抵达最近的“诗与远方”、转角遇见美丽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