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能让“假白大褂”坑老屡屡得逞

2022年07月20日 07:45   来源:北京晚报   辛音

  近日,全国专项办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第六次部门会商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研究会商卫生健康领域涉老诈骗整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会上指出,要以全面巡查推进“黑诊所”、“假白大褂”整治。要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的巡查力度,查处一批非法行医、诈骗老人的“假白大褂”。要在开展对民营医院巡查的同时,加强对公立医院、民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巡查,坚决查处泄露患者信息、非法行医、诈骗老年人等违法问题。

  近年来,假冒医生骗人钱财的案例越来越多。挂上“天天测血压,关爱身体健康”的横幅,摆上血压测量仪、听诊器等医用器具,身着白大褂的“退休老中医”在小区门口、菜场附近免费问诊,这样的情形很多市民都很熟悉。对来咨询不同身体问题的老人,“白大褂”经过一番“望闻问切”,然后“对症下药”,夸大药品疗效并虚假承诺无效可退款,钱款到手便溜之大吉。近日,上海奉贤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四名“白大褂”提起公诉;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大海林分局日前也查处一起冒牌“白大褂”非法行医案。据本报报道,曾有外地患者到海淀区某三甲医院就诊,在医院门诊大楼大厅看到了身穿白大褂的“张大夫”,遂将带来的1.2万元全部交付此人以办理住院手续,到医院窗口一问才知自己被骗。此外,电视广告、直播间里,穿上“白大褂”的医生推销“灵丹妙药”的,更是比比皆是。

  此类诈骗犯罪之所以高发,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众对医生信赖,对“白大褂”这一符号认同。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健康问题,又缺乏足够的分辨力,更容易成为假医生的行骗对象。这些冒牌医生,既让老人花了一大笔治病钱却没看成病,甚至给他们的身体带去了更多危害,同时大大扰乱了医疗市场的秩序,是地地道道的“江湖骗子”。此举侵害患者利益,玷污医生行业声誉,违背道义良知,涉嫌诈骗犯罪。

  长期以来,请老年人谨防上当的提醒不绝于耳,但骗子们总是变换花样,屡屡得手。如今全国专项办进一步亮明红线,提出要以全面巡查推进“黑诊所”、“假白大褂”整治,查处一批非法行医、诈骗老人的“假白大褂”,体现了挥重拳整治非法行医、诈骗老年人等不法行为的力度和决心。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如深入发动受害老年人及其亲友积极举报,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服务网点贴近群众的优势,有利于通过健全完善线索举报制度,深入摸排涉老诈骗问题,建章立制推进长效常治,净化整个医疗环境。在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这也是切实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不能让“假白大褂”坑老屡屡得逞

2022-07-20 07:45 来源:北京晚报 辛音

  近日,全国专项办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第六次部门会商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研究会商卫生健康领域涉老诈骗整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会上指出,要以全面巡查推进“黑诊所”、“假白大褂”整治。要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的巡查力度,查处一批非法行医、诈骗老人的“假白大褂”。要在开展对民营医院巡查的同时,加强对公立医院、民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巡查,坚决查处泄露患者信息、非法行医、诈骗老年人等违法问题。

  近年来,假冒医生骗人钱财的案例越来越多。挂上“天天测血压,关爱身体健康”的横幅,摆上血压测量仪、听诊器等医用器具,身着白大褂的“退休老中医”在小区门口、菜场附近免费问诊,这样的情形很多市民都很熟悉。对来咨询不同身体问题的老人,“白大褂”经过一番“望闻问切”,然后“对症下药”,夸大药品疗效并虚假承诺无效可退款,钱款到手便溜之大吉。近日,上海奉贤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四名“白大褂”提起公诉;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大海林分局日前也查处一起冒牌“白大褂”非法行医案。据本报报道,曾有外地患者到海淀区某三甲医院就诊,在医院门诊大楼大厅看到了身穿白大褂的“张大夫”,遂将带来的1.2万元全部交付此人以办理住院手续,到医院窗口一问才知自己被骗。此外,电视广告、直播间里,穿上“白大褂”的医生推销“灵丹妙药”的,更是比比皆是。

  此类诈骗犯罪之所以高发,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众对医生信赖,对“白大褂”这一符号认同。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健康问题,又缺乏足够的分辨力,更容易成为假医生的行骗对象。这些冒牌医生,既让老人花了一大笔治病钱却没看成病,甚至给他们的身体带去了更多危害,同时大大扰乱了医疗市场的秩序,是地地道道的“江湖骗子”。此举侵害患者利益,玷污医生行业声誉,违背道义良知,涉嫌诈骗犯罪。

  长期以来,请老年人谨防上当的提醒不绝于耳,但骗子们总是变换花样,屡屡得手。如今全国专项办进一步亮明红线,提出要以全面巡查推进“黑诊所”、“假白大褂”整治,查处一批非法行医、诈骗老人的“假白大褂”,体现了挥重拳整治非法行医、诈骗老年人等不法行为的力度和决心。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如深入发动受害老年人及其亲友积极举报,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服务网点贴近群众的优势,有利于通过健全完善线索举报制度,深入摸排涉老诈骗问题,建章立制推进长效常治,净化整个医疗环境。在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这也是切实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