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校“批量速成博士”背后的扭曲逻辑

2022年07月20日 07:39   来源:羊城晚报   熊丙奇

  近日,“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8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博士”一事,在网上引发争议。该校回应称,学校已经关注到网上对此事的争议,后续学校人事处会统一进行回复。湖南省教育厅也表示,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对此事展开调查。

  这23名“引进”的博士,有22名是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即属于学校在职教师出国读博。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和国外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博士,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所谓“联合培养”,并不是说双方共同授予博士学位,而是地方高校选派教师到国外高校去读博。有网友质疑菲律宾这所大学是“野鸡大学”,这显然小看了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在选择合作大学时,不会选择一所学历得不到认证的大学,否则,博士学位不被承认,那才是严重问题。媒体查证表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为一所私立大学,曾于2021年11月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列入“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之中。

  对于如此“速成博士”,据报道,邵阳学院一名二级学院院长直言,“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但确实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这点出了“速成博士”的关键。学校要更进一步,获得快速发展,就得想法儿快速提高教师中博士学历比例。

  地方本科院校为何要采取与国外大学合作的方式“速成博士”?这是因为从学院更名大学、申请硕士点、办一流学科,都强调教师队伍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如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明确,称为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邵阳学院“十二五”末期的教师队伍学位结构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有80人,占7.4%;该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是,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306人、占20%,其中35岁以下博士168人,占博士比例的55%。这显然是奔着更名大学这个目标去的。

  但是,地方高校要靠自己的办学实力,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应聘颇有难度,而原有专任教师又占有大量编制。可行的办法,就是鼓励有硕士学位的在职教师攻读博士。但是不论读国内博士还是国外博士,都需要较长的周期,没有四五年时间,很难拿到学位。有的教师拿到学位之后,还会跳槽。权衡下来,由高校组织在职教师,去国外一些不太知名大学统一攻读博士学位,是较好的办法,这些在职教师拿到的博士学位虽然不硬,但是也是博士学位,而且在职教师拿到博士学位后,大多不会跳槽。

  事实上,找一所博士学位得到国内认证的国外大学合作,对本校教师进行学历提升,被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称为“三赢”:一是在职教师提升了学历、学位,获得国外大学的博士学位,为晋升职称、开展学术活动扫清“学历障碍”;二是地方高校快速提高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申请硕士点、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更名大学创造条件;三是提高教师中有海外高校博士的比例,可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提高大学的排名。然而,所谓的“三赢”均是从功利出发,这并不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师资教师队伍,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

  对于“速成博士”,需要加强学历认证工作,多年前,我国就有地方本科院校和韩国有的大学合作,组织教师到韩国“留学”“速成博士”,引发舆论关注,随后,韩方要求高校严格管理大学学位制度,相关涉事大学也停止了有关项目。菲律宾这所大学,已被列进“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名单,这说明其学位授予质量问题已经引起学历学位认证机构的关注,如果不能改变“速成博士”的操作,保障博士培养质量,很可能会沦为学历不被认证的“野鸡大学”。要通过强化学历认证,遏制混文凭的所谓留学,不能给“速成博士”留下操作空间。

  要加强我国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摆脱“唯学历论”。不是说不看教师的学历,而是要在学历之外,关注教师的真实教育能力和学术能力。客观上说,高校批量“速成博士”,还不是看重教师的“学历”,而是看重这背后的“学历指标”,是让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大幅提升,以此展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绩、学科建设成绩,并进而获得更多办学资源。为此,是否应该考虑减少这种重视显性数量指标的行政评价,推进重视学校发展内涵、学科建设质量的专业评价。 (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高校“批量速成博士”背后的扭曲逻辑

2022-07-20 07:39 来源:羊城晚报 熊丙奇

  近日,“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8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博士”一事,在网上引发争议。该校回应称,学校已经关注到网上对此事的争议,后续学校人事处会统一进行回复。湖南省教育厅也表示,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对此事展开调查。

  这23名“引进”的博士,有22名是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即属于学校在职教师出国读博。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和国外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博士,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所谓“联合培养”,并不是说双方共同授予博士学位,而是地方高校选派教师到国外高校去读博。有网友质疑菲律宾这所大学是“野鸡大学”,这显然小看了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在选择合作大学时,不会选择一所学历得不到认证的大学,否则,博士学位不被承认,那才是严重问题。媒体查证表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为一所私立大学,曾于2021年11月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列入“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之中。

  对于如此“速成博士”,据报道,邵阳学院一名二级学院院长直言,“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但确实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这点出了“速成博士”的关键。学校要更进一步,获得快速发展,就得想法儿快速提高教师中博士学历比例。

  地方本科院校为何要采取与国外大学合作的方式“速成博士”?这是因为从学院更名大学、申请硕士点、办一流学科,都强调教师队伍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如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明确,称为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邵阳学院“十二五”末期的教师队伍学位结构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有80人,占7.4%;该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是,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306人、占20%,其中35岁以下博士168人,占博士比例的55%。这显然是奔着更名大学这个目标去的。

  但是,地方高校要靠自己的办学实力,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应聘颇有难度,而原有专任教师又占有大量编制。可行的办法,就是鼓励有硕士学位的在职教师攻读博士。但是不论读国内博士还是国外博士,都需要较长的周期,没有四五年时间,很难拿到学位。有的教师拿到学位之后,还会跳槽。权衡下来,由高校组织在职教师,去国外一些不太知名大学统一攻读博士学位,是较好的办法,这些在职教师拿到的博士学位虽然不硬,但是也是博士学位,而且在职教师拿到博士学位后,大多不会跳槽。

  事实上,找一所博士学位得到国内认证的国外大学合作,对本校教师进行学历提升,被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称为“三赢”:一是在职教师提升了学历、学位,获得国外大学的博士学位,为晋升职称、开展学术活动扫清“学历障碍”;二是地方高校快速提高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申请硕士点、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更名大学创造条件;三是提高教师中有海外高校博士的比例,可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提高大学的排名。然而,所谓的“三赢”均是从功利出发,这并不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师资教师队伍,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

  对于“速成博士”,需要加强学历认证工作,多年前,我国就有地方本科院校和韩国有的大学合作,组织教师到韩国“留学”“速成博士”,引发舆论关注,随后,韩方要求高校严格管理大学学位制度,相关涉事大学也停止了有关项目。菲律宾这所大学,已被列进“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名单,这说明其学位授予质量问题已经引起学历学位认证机构的关注,如果不能改变“速成博士”的操作,保障博士培养质量,很可能会沦为学历不被认证的“野鸡大学”。要通过强化学历认证,遏制混文凭的所谓留学,不能给“速成博士”留下操作空间。

  要加强我国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摆脱“唯学历论”。不是说不看教师的学历,而是要在学历之外,关注教师的真实教育能力和学术能力。客观上说,高校批量“速成博士”,还不是看重教师的“学历”,而是看重这背后的“学历指标”,是让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大幅提升,以此展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绩、学科建设成绩,并进而获得更多办学资源。为此,是否应该考虑减少这种重视显性数量指标的行政评价,推进重视学校发展内涵、学科建设质量的专业评价。 (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