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弥足珍贵的百分之一

2022年07月15日 07: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我国夏粮实现增产丰收,总产量同比增长1%,这是在罕见秋汛后的抗灾夺丰收,是在历史高点上的高位再增产。经历小麦大面积晚播、农资价格高位运行、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和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等重重困难,夏粮丰收既是对辛勤耕耘的回报,也增强了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信心。

  夏粮小麦增产丰收,为端牢中国饭碗夯实基础。我国把“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列入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对完成这一目标至关重要。夏收小麦占口粮的四成,对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至关重要。粮价是百价之基,对稳定整体物价至关重要。可以说,粮食从来就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确保今年夏粮首战告捷意义特殊,事关稳定经济社会大盘,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国际变局背景下,夏粮增产1%,更是弥足珍贵。

  我国夏粮小麦增产丰收,为世界粮食市场作出了贡献。世界小麦主产区欧盟今年的收成难达预期,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小麦产地收成低于往常,再加上燃料和化肥成本飙升,不少粮食生产大国面临困难。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全球共有1.93亿人口遭受饥饿之苦,俄乌冲突后更是雪上加霜。据统计,非洲约40%的小麦消费量由俄罗斯和乌克兰供应。眼下,饥荒正困扰着非洲的部分地区。我国小麦增产无疑对全球食物安全是个好消息。

  今年夏粮丰收成色十足,均衡增产特点明显。一是面积稳中有增。夏粮包括冬小麦、夏收春小麦、杂粮杂豆等。尽管冬小麦因去年罕见秋汛减少101万亩,但是西北等地扩种夏收春小麦177万亩,实现了“以春补冬”;南方扩大杂粮杂豆62万亩,实现了“以杂补麦”。综合计算,夏粮面积不减反增。二是单产超过预期。今年夏粮亩产比上年提高2.3公斤,这是夏粮单产在连续3年提高的基础上再创新高,目前夏粮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率已达64%。三是质量近年最好。据监测,主产区二等以上小麦占比超过90%,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比例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回顾夏粮生产历程,我国已实现多年连续丰收,产量比世纪初增长了5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耕地保护、农机装备、服务体系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今年夏粮小麦再获丰收,就是体制机制作用的结果。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粮食生产的资金比上年增加155.4亿元,各地区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力度空前,各部门发力耕地、农机、水利、气象等基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

  春争日,夏争时。“三夏”生产除了夏收,还有夏种和夏管。目前,南方早稻收获过三成,双季晚稻已经开始栽插,夏玉米、夏大豆播种已经落地。总体看,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总体正常。下一步,要有序推进夏季田管,分区分类防灾减灾、防病治虫,全力夺取秋粮丰收,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弥足珍贵的百分之一

2022-07-15 07: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我国夏粮实现增产丰收,总产量同比增长1%,这是在罕见秋汛后的抗灾夺丰收,是在历史高点上的高位再增产。经历小麦大面积晚播、农资价格高位运行、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和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等重重困难,夏粮丰收既是对辛勤耕耘的回报,也增强了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信心。

  夏粮小麦增产丰收,为端牢中国饭碗夯实基础。我国把“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列入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对完成这一目标至关重要。夏收小麦占口粮的四成,对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至关重要。粮价是百价之基,对稳定整体物价至关重要。可以说,粮食从来就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确保今年夏粮首战告捷意义特殊,事关稳定经济社会大盘,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国际变局背景下,夏粮增产1%,更是弥足珍贵。

  我国夏粮小麦增产丰收,为世界粮食市场作出了贡献。世界小麦主产区欧盟今年的收成难达预期,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小麦产地收成低于往常,再加上燃料和化肥成本飙升,不少粮食生产大国面临困难。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全球共有1.93亿人口遭受饥饿之苦,俄乌冲突后更是雪上加霜。据统计,非洲约40%的小麦消费量由俄罗斯和乌克兰供应。眼下,饥荒正困扰着非洲的部分地区。我国小麦增产无疑对全球食物安全是个好消息。

  今年夏粮丰收成色十足,均衡增产特点明显。一是面积稳中有增。夏粮包括冬小麦、夏收春小麦、杂粮杂豆等。尽管冬小麦因去年罕见秋汛减少101万亩,但是西北等地扩种夏收春小麦177万亩,实现了“以春补冬”;南方扩大杂粮杂豆62万亩,实现了“以杂补麦”。综合计算,夏粮面积不减反增。二是单产超过预期。今年夏粮亩产比上年提高2.3公斤,这是夏粮单产在连续3年提高的基础上再创新高,目前夏粮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率已达64%。三是质量近年最好。据监测,主产区二等以上小麦占比超过90%,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比例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回顾夏粮生产历程,我国已实现多年连续丰收,产量比世纪初增长了5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耕地保护、农机装备、服务体系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今年夏粮小麦再获丰收,就是体制机制作用的结果。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粮食生产的资金比上年增加155.4亿元,各地区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力度空前,各部门发力耕地、农机、水利、气象等基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

  春争日,夏争时。“三夏”生产除了夏收,还有夏种和夏管。目前,南方早稻收获过三成,双季晚稻已经开始栽插,夏玉米、夏大豆播种已经落地。总体看,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总体正常。下一步,要有序推进夏季田管,分区分类防灾减灾、防病治虫,全力夺取秋粮丰收,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