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后备箱经济”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2022年07月15日 07:08   来源:北京晚报   辛音

  品尝咖啡冰粉、选购解忧杂货、喝手摇鸡尾酒、抱着一体式麦克风欢唱……这个夏天,“后备箱经济”活跃在京城各个角落,巴掌大的地方,给很多年轻消费者带来不小的快乐。随着“后备箱经济”日渐升温,违规问题也多了起来。据本报报道,朝阳公园附近一处小广场上,有不少后备箱摊主,他们轻易不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具体的出摊时间和地点,只对熟客私下通知,因为后备箱摆摊属于流动商贩,无证无照。一个多月前,在亮马河边的一座小桥上,也曾由摊主自发组建后备箱市集,后因附近居民投诉扰民和占道经营被执法部门清空。

  有年轻人的地方总少不了时尚和创新。疫情期间,不少年轻人面临就业压力,而后备箱摆摊门槛较低,既不需要缴纳房租,也在经营空间上有更多自由。不可否认,载着活力和生机的“后备箱经济”,既提亮了城市夜经济,拉近了社交距离,也扩宽了消费渠道,充实了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可谓实现多方共赢。

  需要正视的是,五花八门的后备箱市集渐成规模,给城市治理带来新的难题。一些摊主占道经营,阻塞了交通;一些消费者乱扔垃圾,破坏了市容;此外,还有噪声污染扰民、食品安全隐患、侵犯知识产权、影响经营秩序等问题。亮马河边的一些后备箱摊位遭到市民投诉,就是典型例证。相关市集被城管执法部门清空,既是在回应市民的关切,也给摊主提了个醒:“后备箱经济”拉风“驶来”,规则意识千万不可滞后。否则,影响的将是整个市集,甚至是这一新业态的长久健康发展。

  许多消费者将后备箱市集比喻成“拆盲盒”,不过,摊主的守法意识和集市的规范管理不能存在盲区。对新生的“后备箱经济”,可以多一些包容,但对后备箱市集的无序,不能放任自流。既然是利用汽车后备箱来推销商品,就应该有明确的“限行”规则。对北京来说,“后备箱经济”的发展方向,更不可背离城市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不可轧上市场规则的“限行区”。

  对“后备箱经济”有效监管,涉及市场监管、城管、交管等多部门,需要摸索创新的管理模式。有专家表示,如果在固定的经营场所,统一管理、手续齐全地开展后备箱市集,则应按小商品市场的模式来管理。也就是说,“后备箱经济”若要持续,相应的场所划定、证件办理、纳税流程等要素都应一一明确,而摊主也要增强自律意识,按规办事,诚信经营,拒售假冒伪劣商品。此外,对于新的业态,工商及城管部门既要跟进普法宣传,也要及时对不合规的部分踩刹车。

  符合城市特点、遵守管理规范、便民不扰民,才是“后备箱经济”正确的打开方式。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后备箱经济”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2022-07-15 07:08 来源:北京晚报 辛音

  品尝咖啡冰粉、选购解忧杂货、喝手摇鸡尾酒、抱着一体式麦克风欢唱……这个夏天,“后备箱经济”活跃在京城各个角落,巴掌大的地方,给很多年轻消费者带来不小的快乐。随着“后备箱经济”日渐升温,违规问题也多了起来。据本报报道,朝阳公园附近一处小广场上,有不少后备箱摊主,他们轻易不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具体的出摊时间和地点,只对熟客私下通知,因为后备箱摆摊属于流动商贩,无证无照。一个多月前,在亮马河边的一座小桥上,也曾由摊主自发组建后备箱市集,后因附近居民投诉扰民和占道经营被执法部门清空。

  有年轻人的地方总少不了时尚和创新。疫情期间,不少年轻人面临就业压力,而后备箱摆摊门槛较低,既不需要缴纳房租,也在经营空间上有更多自由。不可否认,载着活力和生机的“后备箱经济”,既提亮了城市夜经济,拉近了社交距离,也扩宽了消费渠道,充实了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可谓实现多方共赢。

  需要正视的是,五花八门的后备箱市集渐成规模,给城市治理带来新的难题。一些摊主占道经营,阻塞了交通;一些消费者乱扔垃圾,破坏了市容;此外,还有噪声污染扰民、食品安全隐患、侵犯知识产权、影响经营秩序等问题。亮马河边的一些后备箱摊位遭到市民投诉,就是典型例证。相关市集被城管执法部门清空,既是在回应市民的关切,也给摊主提了个醒:“后备箱经济”拉风“驶来”,规则意识千万不可滞后。否则,影响的将是整个市集,甚至是这一新业态的长久健康发展。

  许多消费者将后备箱市集比喻成“拆盲盒”,不过,摊主的守法意识和集市的规范管理不能存在盲区。对新生的“后备箱经济”,可以多一些包容,但对后备箱市集的无序,不能放任自流。既然是利用汽车后备箱来推销商品,就应该有明确的“限行”规则。对北京来说,“后备箱经济”的发展方向,更不可背离城市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不可轧上市场规则的“限行区”。

  对“后备箱经济”有效监管,涉及市场监管、城管、交管等多部门,需要摸索创新的管理模式。有专家表示,如果在固定的经营场所,统一管理、手续齐全地开展后备箱市集,则应按小商品市场的模式来管理。也就是说,“后备箱经济”若要持续,相应的场所划定、证件办理、纳税流程等要素都应一一明确,而摊主也要增强自律意识,按规办事,诚信经营,拒售假冒伪劣商品。此外,对于新的业态,工商及城管部门既要跟进普法宣传,也要及时对不合规的部分踩刹车。

  符合城市特点、遵守管理规范、便民不扰民,才是“后备箱经济”正确的打开方式。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