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寻找田春山,倒卖烈士遗物者应受到法律的追责

2022年07月14日 07:20   来源:红网   周意

  近日,安徽阜阳95后小伙徐志辉(B站up主“杰克辣条”)在网上购买二手书时,偶然发现一张烈士遗照和一张《烈士家属登记表》作为商品被出售。他花1500元买下后,根据信息,跨越1000多公里,将烈士遗物送到了湖南怀化的一个小村庄里,交到了烈士田春山的侄子手中,这一寻找烈士后人之旅也被他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播放量近千万。(7月13日 《人民日报》)

  对革命烈士的崇敬是道德准绳的正义共识,也是法律刚性规定的切身责任。跋涉千里送烈士魂归故土的壮举于公有义、于私有德,而将烈士遗照与相关信息作为商品以牟取暴利的交易,是遗忘与亵渎的罪恶。

  “寻找田春山”的故事,在审核失灵、商品滥觞等因素影响下,是英烈“身后事”的“牵涉性痛”。如何正视这一交易之下有关道德约束力与法律强制力的砝码平衡问题,从而规范有关烈士档案出售的市场行为以塑造全民崇尚英雄的朴素情感,任重而道远。

  将烈士遗照与《烈士家属登记表》直接出售在个人网络二手交易平台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存在底层逻辑的错误,倒卖烈士肖像与相关基本信息的行为不仅应当受到道德谴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相关规定,将烈士个人遗物当作文物来获取经济收益的行为主体,应受到法律的追责。同时,对于平台商品上架的审核机制与买卖商品的定性工作,也需进行相应的制度化规范,以法律渗透交易环节的全过程才能更有力打击倒卖行为,以慰英灵。

  同时,对于烈士遗物的清查与保护同样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区划流变,很多地名与原著居民都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经历过战争的老人数量正逐年减少,对于烈士信息的知情与辨识信源逐步流失,加之网络媒介的普及助力了二手交易的发展,部分承载了重要信息的遗物也在此间进入市场流通,在警惕烈士遗物倒卖的市场乱象之余,如何通过更为有效的制度建设来找到关于烈士档案与遗物管理的破局之计,才是调控的一剂“良药”。

  归根到底,护送更多的“田春山”回家呼唤着的永远是更多的“徐志辉”。作为网络公众人物,呼吁正能量,将美好与正义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出去,才是“爱”的顶流。作为每一个对生命与历史拥有的敬畏的中华儿女,面对倒卖英雄遗物、侮辱革命先辈的荒唐行为,主动承担起捍卫英烈、尊重历史、守护价值的责任,天平的情法两端将以人为支点持续岿然。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寻找田春山,倒卖烈士遗物者应受到法律的追责

2022-07-14 07:20 来源:红网 周意

  近日,安徽阜阳95后小伙徐志辉(B站up主“杰克辣条”)在网上购买二手书时,偶然发现一张烈士遗照和一张《烈士家属登记表》作为商品被出售。他花1500元买下后,根据信息,跨越1000多公里,将烈士遗物送到了湖南怀化的一个小村庄里,交到了烈士田春山的侄子手中,这一寻找烈士后人之旅也被他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播放量近千万。(7月13日 《人民日报》)

  对革命烈士的崇敬是道德准绳的正义共识,也是法律刚性规定的切身责任。跋涉千里送烈士魂归故土的壮举于公有义、于私有德,而将烈士遗照与相关信息作为商品以牟取暴利的交易,是遗忘与亵渎的罪恶。

  “寻找田春山”的故事,在审核失灵、商品滥觞等因素影响下,是英烈“身后事”的“牵涉性痛”。如何正视这一交易之下有关道德约束力与法律强制力的砝码平衡问题,从而规范有关烈士档案出售的市场行为以塑造全民崇尚英雄的朴素情感,任重而道远。

  将烈士遗照与《烈士家属登记表》直接出售在个人网络二手交易平台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存在底层逻辑的错误,倒卖烈士肖像与相关基本信息的行为不仅应当受到道德谴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相关规定,将烈士个人遗物当作文物来获取经济收益的行为主体,应受到法律的追责。同时,对于平台商品上架的审核机制与买卖商品的定性工作,也需进行相应的制度化规范,以法律渗透交易环节的全过程才能更有力打击倒卖行为,以慰英灵。

  同时,对于烈士遗物的清查与保护同样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区划流变,很多地名与原著居民都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经历过战争的老人数量正逐年减少,对于烈士信息的知情与辨识信源逐步流失,加之网络媒介的普及助力了二手交易的发展,部分承载了重要信息的遗物也在此间进入市场流通,在警惕烈士遗物倒卖的市场乱象之余,如何通过更为有效的制度建设来找到关于烈士档案与遗物管理的破局之计,才是调控的一剂“良药”。

  归根到底,护送更多的“田春山”回家呼唤着的永远是更多的“徐志辉”。作为网络公众人物,呼吁正能量,将美好与正义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出去,才是“爱”的顶流。作为每一个对生命与历史拥有的敬畏的中华儿女,面对倒卖英雄遗物、侮辱革命先辈的荒唐行为,主动承担起捍卫英烈、尊重历史、守护价值的责任,天平的情法两端将以人为支点持续岿然。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