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严查不合理煤价 谨防煤电供需再次失衡

2022年06月22日 07:45   来源:证券日报   李春莲

  近日,在国家发改委统一部署下,各地发改部门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全面开展落实煤炭价格调控监管政策拉网式调查。从反馈的部分调查结果看,已查实一些企业煤炭销售价格超出合理区间。

  各地拉网式调查还在进行中。下一步,发改部门将会同相关方面持续抓好煤炭价格政策落地见效,对价格超出合理区间的,切实做到发现一起,约谈一起,查处一起。对发现主观恶意大幅度提高价格超出合理区间的,将立即予以通报,并作为涉嫌哄抬价格线索移送有关部门依法惩处。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发挥着稳定能源市场的作用。尽管这几年新能源发电量有所增加,但目前煤炭发电量仍旧占据我国总发电量的60.5%。而过高的煤价对煤电产业的负面影响之大已有前车之鉴。

  回顾2021年夏秋,电力供应始终处于偏紧状态,彼时有超过20个省级电网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不少企业受限电影响而停产停工。

  而由于煤价高企,不少电企甚至以此为由,声称“亏损严重,无法完成既定的电力交易”、“已经陷入发电即亏损的困境”,更加剧了煤电之间的矛盾。高煤价导致的结果也是两极分化:一边是煤企赚得盆满钵满,一边是电企严重亏损。

  笔者认为,严查不合理煤价,是保障迎峰度夏平稳有序的关键举措,今年仍要谨防煤电供需再次失衡。

  目前来看,进入6月份,随着高温天气持续,用电高峰随之来临。

  据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最大用电负荷超过8.44亿千瓦,西北、华北等地区用电负荷增速较快,与去年同期最高用电负荷相比增速分别达8.81%、3.21%。

  眼下各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正处于积极复工复产阶段,力争把“因为疫情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用电量需求增加。如果因为煤价不合理再次导致电企限电、工厂停工停产,势必会对复工复产企业造成严重困扰。

  多重因素叠加,煤电企业再次面临考验,保障电力供应可谓是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近期,多地发布了应对电力缺口的举措,以避免再次出现“拉闸限电”现象。

  笔者认为,严查过高煤价,尤其是对炒作煤价的企业和中间商更需要有严厉惩罚,以确保煤价保持在合理区间,进一步保障电企的煤炭供应,绝不能让“拉闸限电”的情况再次上演。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严查不合理煤价 谨防煤电供需再次失衡

2022-06-22 07:45 来源:证券日报 李春莲

  近日,在国家发改委统一部署下,各地发改部门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全面开展落实煤炭价格调控监管政策拉网式调查。从反馈的部分调查结果看,已查实一些企业煤炭销售价格超出合理区间。

  各地拉网式调查还在进行中。下一步,发改部门将会同相关方面持续抓好煤炭价格政策落地见效,对价格超出合理区间的,切实做到发现一起,约谈一起,查处一起。对发现主观恶意大幅度提高价格超出合理区间的,将立即予以通报,并作为涉嫌哄抬价格线索移送有关部门依法惩处。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发挥着稳定能源市场的作用。尽管这几年新能源发电量有所增加,但目前煤炭发电量仍旧占据我国总发电量的60.5%。而过高的煤价对煤电产业的负面影响之大已有前车之鉴。

  回顾2021年夏秋,电力供应始终处于偏紧状态,彼时有超过20个省级电网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不少企业受限电影响而停产停工。

  而由于煤价高企,不少电企甚至以此为由,声称“亏损严重,无法完成既定的电力交易”、“已经陷入发电即亏损的困境”,更加剧了煤电之间的矛盾。高煤价导致的结果也是两极分化:一边是煤企赚得盆满钵满,一边是电企严重亏损。

  笔者认为,严查不合理煤价,是保障迎峰度夏平稳有序的关键举措,今年仍要谨防煤电供需再次失衡。

  目前来看,进入6月份,随着高温天气持续,用电高峰随之来临。

  据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最大用电负荷超过8.44亿千瓦,西北、华北等地区用电负荷增速较快,与去年同期最高用电负荷相比增速分别达8.81%、3.21%。

  眼下各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正处于积极复工复产阶段,力争把“因为疫情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用电量需求增加。如果因为煤价不合理再次导致电企限电、工厂停工停产,势必会对复工复产企业造成严重困扰。

  多重因素叠加,煤电企业再次面临考验,保障电力供应可谓是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近期,多地发布了应对电力缺口的举措,以避免再次出现“拉闸限电”现象。

  笔者认为,严查过高煤价,尤其是对炒作煤价的企业和中间商更需要有严厉惩罚,以确保煤价保持在合理区间,进一步保障电企的煤炭供应,绝不能让“拉闸限电”的情况再次上演。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