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一条关于知网的新闻挂上热搜。当日凌晨,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即日起,中国知网向个人用户直接提供查重服务。知网宣布向研究生提供学位论文免费查重服务,免费次数由原来的人均1.5次增加到人均3次。个人版定价参照市场通行的按字符数收费的方式,定为1.5元/千字,不高于市场主流同类产品价格。
这改变了知网只面向机构提供查重服务,不向个人用户直接提供查重服务的做法,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个人用户学术规范自检与查新等实际需求,解决查重的“黑市”与“高价”的问题。但正如知网所称,“查重并不能替代学术价值的判定,文字重复率与论文的质量也无直接关系”。我国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健全导师制,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以及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把关作用,不能以查重代替对学术价值、论文质量的判断,以此减少机构以及个人对论文查重的依赖。
论文查重的机制,其实很简单,就是对比新撰写的论文与已经发表、收集在学术论文库中的论文的重复率,如果重复率超过规定的标准,就没有通过查重。查重比较的是文字的重复率,而不会进一步分析语句是否通顺、语意是否大同小异、文章的学术观点是否具有独创性。
但是,我国高校以及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却把查重作为评价论文的重要环节,要求所有论文在提交答辩之前,都必须通过查重,甚至以查重代替对论文的学术评价。这导致查重需求变为“刚需”,随之也出现查重乱象,诸如有的学生以调整语序、洗稿,用机器翻译为英文再翻回来的方式通过查重,一篇“论文”前言不搭后语,也可通过查重;有的论文重复率高,平台还提供“降重”服务,论文的重复率符合要求,可论文质量并没有提高;论文查重把引用文献,也计算为重复,这破坏正常的学术传承,貌似“原创”的论文,却并无实质的创新价值,等等。由于机构对论文查重的高度依赖,导致学术资料齐全的学术数据库处于垄断地位,知网就因涉嫌实施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
这些问题,早已被曝光,并遭到很多学者、专家的质疑。可是,每到毕业季,论文查重都成为学生绕不过的“一道坎”。表面上看,这是高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反对抄袭等学术不端。然而,如果真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强调导师对学生的培养、指导,进行过程化的管理和评价。如果导师投入精力指导每个学生,在和学生的共同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与学术能力,每周都有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并指导学生进行论文撰写,对论文进行修改,还需要进行查重,以查重来检验学生的论文是原创还是抄袭吗?
高度依赖论文查重的背后,是对学生的培养缺乏过程管理与过程评价。有的导师给学生布置毕业论文任务后,就等着学生提交论文,由于没有指导,不知道学生是怎么进行的研究,写的是什么,因此导师也就无从判断这是抄袭还是原创,也就得依赖查重。只要通过查重,就认定其是“原创”,随后,有的导师连论文也不阅读,就让学生进入论文答辩环节,而答辩委员会也以查重作为重要评价依据。如此一来,一篇胡言乱语的“论文”只要通过查重,随后导师审阅、答辩委员会答辩、学术委员会审定就完全有可能一路绿灯,通过答辩,获得学位。这也是请人代写论文、论文买卖交易等学术不端滋生的土壤。
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必须明确,过度依靠查重不可能提高论文质量,只会制造更多的学术乱象。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学生认真开展学术研究,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必须建立健全的导师制,改革对教师的评价,引导所有教师重视人才培养。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需要围绕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推进高校教师管理与评价改革,落实导师的招生权、培养权与管理权,发挥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