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提到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和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成为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络大V,直播带货成为一些医护人员的重要副业。比如,有一位网红医生的直播间里,凭借医生天然自带的光环,售价不足百元的玻尿酸,一晚上的成交量达到了200万元,一个晚上直播带货的佣金收入就超过10万元。
在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加入直播带货大军的当下,九部门联合出手,这不是小题大做,不是要剥夺医护人员参与直播的权利,而是对医护人员直播行为的规范管理,是引导医护直播回归医学科普的正途上来,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非常有必要。
医护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医护直播带货存在的道德和法律风险远超过一般的网红主播,稍有不慎,将严重损害医护群体形象,不利于增进医患互信。面对直播带货高收入的诱惑,一些医护人员很容易被商品绑架,利用医护身份为商品背书,甚至是进行虚假宣传,推销“三无”保健品等。况且,当直播带货收入超过在医院获得的工资收入时,很可能出现荒废“责任田”现象,事业重心和精力都放在直播带货上,影响日常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
医护人员跟上短视频直播时代步伐,本身不是坏事,关键是如何用好短视频直播。医护人员如果是通过短视频直播宣传普及与岗位相适应的医学健康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这既符合大众的需求,也是执业医师的义务,还能变相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换言之,医学科普应是医护直播的主要内容,禁止医护直播带货后,直播应当回归到医学科普的正途上来。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