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医护直播应回归医学科普正途

2022年06月08日 07:47   来源:南方日报   何勇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提到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和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成为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络大V,直播带货成为一些医护人员的重要副业。比如,有一位网红医生的直播间里,凭借医生天然自带的光环,售价不足百元的玻尿酸,一晚上的成交量达到了200万元,一个晚上直播带货的佣金收入就超过10万元。

  在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加入直播带货大军的当下,九部门联合出手,这不是小题大做,不是要剥夺医护人员参与直播的权利,而是对医护人员直播行为的规范管理,是引导医护直播回归医学科普的正途上来,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非常有必要。

  医护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医护直播带货存在的道德和法律风险远超过一般的网红主播,稍有不慎,将严重损害医护群体形象,不利于增进医患互信。面对直播带货高收入的诱惑,一些医护人员很容易被商品绑架,利用医护身份为商品背书,甚至是进行虚假宣传,推销“三无”保健品等。况且,当直播带货收入超过在医院获得的工资收入时,很可能出现荒废“责任田”现象,事业重心和精力都放在直播带货上,影响日常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

  医护人员跟上短视频直播时代步伐,本身不是坏事,关键是如何用好短视频直播。医护人员如果是通过短视频直播宣传普及与岗位相适应的医学健康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这既符合大众的需求,也是执业医师的义务,还能变相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换言之,医学科普应是医护直播的主要内容,禁止医护直播带货后,直播应当回归到医学科普的正途上来。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医护直播应回归医学科普正途

2022-06-08 07:47 来源:南方日报 何勇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提到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和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成为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络大V,直播带货成为一些医护人员的重要副业。比如,有一位网红医生的直播间里,凭借医生天然自带的光环,售价不足百元的玻尿酸,一晚上的成交量达到了200万元,一个晚上直播带货的佣金收入就超过10万元。

  在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加入直播带货大军的当下,九部门联合出手,这不是小题大做,不是要剥夺医护人员参与直播的权利,而是对医护人员直播行为的规范管理,是引导医护直播回归医学科普的正途上来,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非常有必要。

  医护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医护直播带货存在的道德和法律风险远超过一般的网红主播,稍有不慎,将严重损害医护群体形象,不利于增进医患互信。面对直播带货高收入的诱惑,一些医护人员很容易被商品绑架,利用医护身份为商品背书,甚至是进行虚假宣传,推销“三无”保健品等。况且,当直播带货收入超过在医院获得的工资收入时,很可能出现荒废“责任田”现象,事业重心和精力都放在直播带货上,影响日常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

  医护人员跟上短视频直播时代步伐,本身不是坏事,关键是如何用好短视频直播。医护人员如果是通过短视频直播宣传普及与岗位相适应的医学健康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这既符合大众的需求,也是执业医师的义务,还能变相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换言之,医学科普应是医护直播的主要内容,禁止医护直播带货后,直播应当回归到医学科普的正途上来。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