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价值观引导绿色转型
方淑梅在《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年第11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思考》一文中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内涵上体现了“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生成逻辑上,是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实践逻辑下共同促成的;在实践路径上,需要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在生态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经济的绿色转型与升级。从制度保障方面,要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实践机制,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将生态文明发展成果纳入地方发展考核的成效当中。从物质基础方面,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化。实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新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能源资源结构,支持新型清洁产业的发展壮大;实现能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举,大力开发利于生态建设的新能源。在思维方式上,要培养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一方面推动群众生态文明意识的传播和教育,另一方面作为个体的社会公民要积极培养和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
探索实现绿色治理路径
荆克迪、刘宜卓、安虎森在《改革与战略》2022年第3期《中国绿色治理的基本理论阐释、内涵界定与多维面向》一文中指出,绿色治理应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实现“双碳”目标以及坚持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维度加强理论关切与实践探索。一是全面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以实现“双碳”目标为重点路径,提升绿色治理效能。从碳减排路径出发,着力优化行业结构,电力、交通、建筑和工业是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产业;碳汇路径应注重健全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尤其关注在低碳战略发展背景下,化石能源产量较高的区域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和增强生态补偿机制的针对性;加大全国碳交易市场完善力度,使其交易范围覆盖电力热力、钢铁、非金属加工业、化工和石化等高耗能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加快开发包括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等在内的多种碳金融衍生品。三是推动全球绿色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一方面,在联合国框架下继续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推动资金与技术合作,着力提升国内生产生活各领域减排治污协同增效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强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推动开展气候领域的“南南合作”。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